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

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电影票房、电视剧排行榜、电视剧大全、bt天堂、bt搜索、bt之家、迅雷电影下载、免费电影、高清电影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艺术学理论 >

用戏剧化诠释美术史:西方传统艺术批评的新技法

http://www.newdu.com 2018-03-01 新京报 西蒙·沙马 参加讨论

    
    按照毕加索的解释,《格尔尼卡》表现了暴行、愤怒和死亡。
    
    《地铁景象》1938年马克·罗斯科作品
    
    《艺术的力量:创造的躁动》
    作者:西蒙·沙马
    版本: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2015年3月
    
    《圣保罗的皈依》 卡拉瓦乔作品
    艺术家要创作出惊世骇俗的杰作,常常需要孤军奋战而且对挫折不屑一顾。当他殚精竭虑向着完美迈进的时候,勇气将帮他获得高人一等的洞察力,就像那些勇敢的登山家。艺术的力量即艺术家才能和勇气的结晶。特别是勇气,它通常就是艺术家个性的一部分,并且成为他们洞察世界的特殊方式,唤醒他们丰富、鲜明而强烈的情感,而这又转化成他们新的才能。
    本书脱胎于英国学者西蒙·沙马为BBC做的一档关于艺术史的电视节目。作者之前还为BBC做过一部大受欢迎的《英国史》。《艺术的力量》虽然目的是做一档艺术史节目,但最终却呈现了八部关于艺术大师的历史剧。不光内容和形式都是戏剧化的,而且主题上也设计为在艺术节目中呈现“创造的躁动”的戏剧化效果。本书虽然出版于电视播出之后,但内容并非电视解说词的照搬,而是重新将电视中出现的观点加以诠释和补充,并且不时地披露一些有趣的幕后拍摄花絮。
    这本书里涉及的八位艺术家都是经过作者精心挑选的:卡拉瓦乔、贝尼尼、伦勃朗、大卫、特纳、凡·高、毕加索、罗斯科。这些大师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要么是生前要么是死后都成为他们那个时代的传奇性的人物。卡拉瓦乔和贝尼尼都曾因故意伤人受到指控;伦勃朗和特纳晚年在艺术上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但无论是名誉还是生活都陷入困境,命运遭遇戏剧化的逆转;大卫因自己在法国大革命中扮演的角色差点被送上断头台;凡·高和罗斯科都自杀而死;毕加索在艺术史中的传奇地位更是无人能够超越。
    文眼
    用戏剧化来诠释艺术史
    传奇性与戏剧性本身就是紧密的联系,而戏剧性正是本书的文眼之一。作者西蒙·沙马更是将“戏剧化”当作艺术家最独特的才能。他尝试以艺术家戏剧化其主题的深度成为判断其作品价值的一个美学指标,这种审美的方式很有趣。此方式并非放在四海而皆准的法则,但用来分析他挑选的这八位艺术家却很有效。当然这种戏剧化在这些艺术家身上的表现并不一样。
    比如卡拉瓦乔和贝尼尼那些宗教题材的作品所表现的是最具有戏剧冲突的一幕。比如前者的《圣保罗的皈依》和后者的《特雷莎的狂喜》等。伦勃朗和大卫作为他们那时代伟大的肖像画家,则尽量将模特角色化,在他们的性格中注入某种戏剧性,其中吸引伦勃朗的是模特的社会行当,吸引大卫的则是英雄形象(比如《马拉之死》和《翻越阿尔卑斯山的拿破仑》)。
    以上其实已经可以看出戏剧化在美术作品中发展的脉络。无疑它是在不断深入到作品的细节之中,艺术家有意或无意地寻找不同前人的方式来表现它。到了特纳、凡·高和罗斯科这些现代画家,他们更忠实于色彩在自己内心唤起的戏剧化情感,这种情感引导他们洞悉现实的内涵,他们的画也是色彩的舞台,色彩成了角色,演出的是艺术家内心最庄严的悲剧。悲剧真正的目的并非是要让人悲伤,而是要用高尚、伟大的情感感动人,使苦难得以充分理解。
    信奉激进无政府主义、最具反叛思想的大师毕加索对美术作品中的戏剧化理解得更深刻也更独特,他的立体主义实际上就是将大量的信息同时堆砌在作品本身这个舞台上,而这些信息则是他在现实中洞察到的一切视觉或触觉上的冲突。他以“不和谐”取代“和谐”,以此颠覆一切传统的艺术观念,同时也包括新兴的摄影艺术。所有追求和谐的艺术品都将在他的作品面前为自己缺乏勇气而羞愧。而且他在一幅画中可以塞进别人需要多少幅画才能表现的内容,同样是画屠杀,比较一下戈雅的《马德里守护者的死刑》和他的《格尔尼卡》就明白了。戈雅画的只是凶残的一刻,毕加索画的则是一整幕惨剧!
    用“戏剧化”的演变来诠释美术作品和梳理美术史,看起来比较新颖,但是它实际上也根植于西方艺术批评的传统之中。亚里士多德写《诗学》,他不是想对诗的风格进行美学批评,而是要讨论创作的秘密,他采用的内容却又是戏剧。因为戏剧化首先意味着精心的编排,其中蕴含最多创造力的本质。艺术的创造力通常也意味着重新安排旧事物而非凭空创造新事物。很多新奇的作品,其冲击力来自于对旧事物进行改头换面。而艺术史中的几次更新,也常被称为艺术的复兴,真正能称为新发现的只是某种新工具或新技法。
    因此可以说戏剧化正代表着创造力的本质,而西蒙·沙马从这个角度来诠释艺术史也是正中靶心。当然,他可能是限于电视的受众问题,没有将这个观点讨论到如此玄奥的地步。他更需要鲜活的戏剧场面,宁愿让人体会它则不是理解它。他当然很清楚戏剧化与艺术品力量的关系,因为他常常将人们观看美术作品的反应与观看戏剧的反应当成一回事,即观众要与作品的内容产生真正的共鸣,哪怕是后期只用纯色块作画的抽象画家罗斯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影评
剧评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