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

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电影票房、电视剧排行榜、电视剧大全、bt天堂、bt搜索、bt之家、迅雷电影下载、免费电影、高清电影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影视学 >

《黑天鹅》里的达伦·阿罗诺夫斯基

http://www.newdu.com 2018-03-01 大众电影 newdu 参加讨论

《黑天鹅》海报

导演:达伦·阿罗诺夫斯基


    如果说人人心中都有一只黑天鹅,它预示着潜隐的欲念和执拗,那么达伦·阿罗诺夫斯基的那个便是纯粹的、游移的,同时也是神秘的。《黑天鹅》成功以后,达伦和他的电影仿佛才开始进入大众的关注视野。但对于他的许多铁杆粉丝而言,这部披荆斩棘之作,却只不过是他自由不羁的风格收敛“下嫁”主流审美期待之后,所结的必然之果。
    赞叹与非议齐名,本来就是达伦电影的标志性结局。这位时常被拥趸唤作“怪胎”的年轻导演,总是用颠覆性的叙事,把自设的谜题化为信仰擎过头顶,用放弃外在行为逻辑的方式,展示来自心灵的摩擦龃龉。最后,让一部只忠实于精神追求的影像志,变成十足的后现代主义杰作。噩梦一样狂乱的《圆周率》、伤口般刺痛的《梦之安魂曲》、神秘主义信徒般虔诚的《珍爱泉源》、赤裸而现实的《摔跤王》,再加上地狱火焰般灼热的《黑天鹅》——便都是达伦揭示给你看的人性之本,一道刺穿你心眼的生命强光。
    纯粹的后现代主义者
    

    除《黑天鹅》之外,《圆周率》和《梦之安魂曲》绝对是他两部最惊艳的作品,并且常常会给人“触目惊心”的感受。这是因为电影中的角色总是被设置在极致的人生追求和巅峰的心灵体验中,到了“不疯魔、不成活”的地步。并且,当你问导演这样做的原因时,他也会神经质的先搪塞你说“我只想讲个好故事,没去想为什么”,转而又承认自己在说谎。然后你才明白,达伦想表现的其实只是一种精神的境地和追求,仅此而已。他在这种追寻中思考存在的意义,并把兴趣聚焦于自我超越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因此,身处临界状态的角色通常会吸引他——他们可以揭示生命的底线。
    实际上,达伦早已习惯了这样纠结的思维方式,这或许跟他刚到哈佛时学习“人类学”有很大关系。但同时,降生于1969年的纽约,以及他俄罗斯裔美国人的身份,也让他必然的经历了街头涂鸦、电子音乐、独立电影浪潮等若干“垮掉一代”的标志性洗礼。总之,历史因素的非凡化学作用,使达伦变成了一个富有后现代主义气质的神秘主义者,或者反之。但无论怎样,他所做的,始终都是在思考如何把所见所感落实在眼前的画面中,让人们看到他眼中的世界的模样。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尤其偏爱一种被称为“hip-hop蒙太奇”的手法,大量的快慢动作拼接、打光碟般突兀刺耳的电子配乐、超现实感的强烈色彩对比和扭曲画面,甚至经常性的让演员把摄像机绑在胸前,形成仰角自拍的效果。他的风格是如此极致,以至于华纳公司预言他是“下一个库布里克”。对此,有人善意的笑言:能否成为库布里克尚且不论,但他们之间的确有一个相似点,那就是把自己的美丽女主角(雷切尔·微兹)变成老婆。
    1998年,达伦花费八年时间精心酝酿的首部长片《圆周率》终于上映。片中,一位数学天才设计出一个让电脑算到瘫痪的公式,得出了一个神秘的216位字符串,继而被华尔街和神秘主义者争夺,前者妄图主宰金融市场,后者妄图破解上帝之谜。应该说,这是一部像《发条橙》一样让影坛哗然的作品,它同时也是达伦视听觉奇异旅程的开始。那种达伦熟稔的迷幻蒙太奇和摇滚配乐所营造的药物作用下飘然的精神幻觉,第一次出现在影片中。高感光度黑白胶片所展现的生猛质感,也为这部心理惊悚片提供了一种犀利另类的气势,让诡异离奇的孤独痛感表达的淋漓尽致。
    此外,影片使用了大量超现实感的摄影,如主人公幻觉看到了象征自己理性思维的脑组织,便通过捣碎它来抵制理性的束缚。最终,影片诉诸存在主义不可知论,以主人公用电钻钻进自己的脑袋,来消除对数字的敏感,寻求一种常人思维的回归。尽管备受评论界的非议,这部仅耗资6万美元的科幻电影,让达伦赢得了圣丹斯电影节最佳导演奖,以及独立精神大奖。
    两年后,达伦又趁热打铁,推出了另一部被他自己称为“怪兽电影”的《梦之安魂曲》。故事本身的敏感和大胆让他无缘奖项,影片甚至背上了“有伤风化”的罪名,引发一场定级风波。最终,导演干脆拒绝了分级,使这部“未分级”的影片只能在几家特定的影院放映。但此举同时也赢得了许多影迷和评论对其独立精神的钦佩。毕竟,这个富于探索精神的非主流故事,本来就要展现人类如何在欲望的驱使下走向生命的末路。
    片中,达伦用一种严肃的反讽和惊人的视听觉刺激来激发观者的思考。故事发生在从夏到冬的短暂时间里。母亲因为突然接到上脱口秀电视节目的电话而逐渐变成减肥狂,儿子则在毒品的侵蚀下一步步沦为行尸走肉。影片以快慢剪接表现毒品吸食过程和之后的迷幻快感而著称,表面似乎成了标榜的帮凶,实则是在突显麻痹、毒害过程的阴险和致命。
    片中许多细节都令人瞠目,如母亲过量服用减肥药后产生了冰箱要吃人的恐怖幻觉;儿子的女友为了毒瘾不惜向变态毒枭卖身……结尾,母亲/儿子/女友/伙伴四人摆出了人在母体中抱膝侧卧的相同姿势,预示了一种回归本初洁净的美好愿望。但残酷的是,现实就如同一场对梦的凭吊——贪婪的欲望之梦惊醒后,欲望主体早已不知身在何处。达伦意味惊人的哲学思考,不经意间承载了深厚的人文社会学涵义,进而使影片成了一部表现药物迷恋对人类精神意志摧残蹂躏的赤裸裸、血淋林的教科书。
    游移的回归者
    达伦自己曾说,《黑天鹅》和《摔跤王》其实是一部电影,都是主角用身体去书写艺术,也都可看作是他针对好莱坞体制一定程度上的回归。只不过,他的回归是极为辩证和相对的。
    《摔跤王》里,达伦小心翼翼地把个性表达掩藏在俗套的情节里,让它在与主流的融合中走的更远。因此,这绝非一部孤胆英雄重塑辉煌的励志片,而完全是对浮夸与虚名真相的残忍揭露。影片一方面悉数摔跤手用订书钉、带刺木棒,甚至是刀片来攻击对手、刺激格斗欲的血腥和骇人;另一方面又告诉观众,这一切都是预先商量好的,是一场可以预期的“表演秀”。所以在主旨上,影片对一切欲望的追求都提出了全面质疑——从来没有胜者,只有表演出来的虚幻的胜利。结尾,摔跤手纵身一跃,以一个漂亮的招牌动作压向了镜头,也压向了观众。这个故事虽有过于悲观之嫌,却也昭示出达伦一以贯之的怀疑态度和不可知的世界观。
    2008年,达伦的《摔跤王》获得第65届威尼斯金狮奖。他在获奖感言中说出了自己多年游走于体制边缘的心声:同摔跤手一样,他属于一个特殊的群体,注定要在困境中维持生计。然而在电影圈摸爬滚打这些年,达伦已学会了如何与好莱坞规则相协调。他承认自己是风格化的先锋者,但也坚持“没有理由的风格是错误的”。他认为导演应该做自我很“大”的人,但他的“自大”只表现在他与所塑造的角色之间。因此,达伦从来不从商业角度衡量题材或人物的价值,而是从人性和情感的角度去揣摩它的震撼力。他渐渐明白,越少考虑导演以外的事,拍出来的电影反而越容易挣钱。
    如今,这位游移的回归者已获得主流的极大认可。2011年7月,他还担任了第68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委会主席。对于蒸蒸日上的3D技术,达伦从未否认自己的兴趣,也从不推脱自己受好莱坞大片影响之深,他更坦言有机会也愿意一试身手。然而直到今天,他仍然徘徊在独立制作的窘境中,不惜接连放弃《蝙蝠侠》、《金刚狼2》两部大制作的邀约,就是因为他也深谙要拍大片,就必然要放弃那些自己想拍的“与众不同”和“个人化”的东西。
    信念的笃定者
    

    2006年,历尽波折的《珍爱泉源》终于拍摄完成,影片挑战性的叙事结构虽最终曲高和寡,却丝毫不影响达伦对艺术探索的执著和敬业。回顾看来,从达伦电影走出来的演员大多都能获得各大奖项的青睐,如娜塔莉·波特曼、米基·洛克、艾伦·鲍斯汀等。这绝不偶然,因为达伦总是先找到演员,再开始准备剧本。因此,可以说每部电影都是为主演量身定制的。比如《珍爱泉源》,起初是为布拉德·皮特定制的,但随后他与达伦产生分歧,甚至决然出走,并以最快速度加入了《特洛伊》剧组,以致没给达伦留下丝毫缓和的余地。结果达伦只好重写剧本,硬是把角色换成了休·杰克曼和蕾切尔·薇姿,换角也导致了资金折半。然而,即便是在如此窘境中,达伦依然尊重劳动成果,并最大限度运用智慧,化腐朽为神奇。
    首先,他借助“微拍”技术,用3500万的预算拍出了科幻大片效果——这些钱原本只够做一个CGI片头。其次,虽然影片在票房上失利,但仍赢得了“令人尊敬的失败”之美誉,可谓虽败犹荣。第三,他把皮特版的初稿剧本改编成插画小说出售,补偿了一部分损失。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他由此抱得美人归,与蕾切尔·薇姿成就了一段维系四年的姻缘。
    此外,《真爱泉源》还容纳了达伦以往所不及的最充沛的哲学隐喻,比如有关世事轮回的佛教哲理。对于这位爱打太极拳,喜欢《赌神》《醉拳》等香港电影,崇拜袁和平、吴宇森、王家卫的外国导演来说,这种选择绝不是简单的附庸风雅,而是在试图以自己的方式,兑现他“创造性的改变电影”的努力。
    《黑天鹅》之后,达伦终于可以像诺兰一样“想拍什么就拍什么”了。于是,他把目标指向了构思已久的《诺亚方舟》。据悉,达伦将花费1.3亿美元的巨额投资,展现这部被他称之为“环境启示录”的巨作。不仅如此,他还要把人类罪孽逐一呈现在银幕上。可以预见,这部影片又少不了经受一番分级的折磨了。达伦·阿罗诺夫斯基心中那只“黑天鹅”,又开始翩翩起舞了。

 

责任编辑:紫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影评
剧评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