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012年暑期档国产电影市场的压轴之作,被定位为“奇案悬疑枪战大片”的《消失的子弹》姗姗来迟,却引发了不小的反响。这部影片由尔冬升、罗志良联袂创作,熟悉香港警匪片的观众对这两个名字一定不陌生,从《新不了情》《枪王》到《异度空间》,二人搭档配合奉献出不少佳作。此次初涉探案题材,监制尔冬升坦言自己并不擅长,是罗志良对剧本的打磨和坚持促成了这部作品的诞生。有人不禁怀疑,在警匪片领域风生水起的他们是否能够驾驭逻辑缜密、环环相扣的推理?事实上,从叙事的展开、悬念的设置和人物的塑造等方面来看,《消失的子弹》不失为国产侦探类电影的惊喜之作。 《消失的子弹》将故事背景设置在民国时期,这也是近年来悬疑、谍战类作品经常使用的策略。军阀混战、社会动荡的时代特色为电影奠定下阴暗的基调,加之各利益集团分分合合,帮派纷争、官商勾结,在联合与对抗中很容易牵扯出秘密和欲望,在各种明争暗斗中也更容易迷惑观众的判断。故事的主要发生地点选择在一个小县城的兵工厂内,女工阿嫣被怀疑偷窃子弹,在工厂丁老板的赌注中,阿嫣接受了“天意”的惩罚而死。自此以后,随着“血字”的出现,一连串与女工之死有所牵连的人相继死亡,离奇之处正在于,在所有死者身上均无法找到子弹。于是,消失的子弹便被人们流传为“阿嫣的诅咒”。电影开篇即通过女工之死这一“激励事件”引出全片的总悬念,与此并列的,是主人公松东路和郭追的背景介绍,情节排列井然有序。随着两位主人公的相遇,他们的任务汇合到共同寻找消失的子弹上,以此为线索铺展开来,悬疑气氛也随之弥漫。 侦探题材的作品对推理的展开和悬念的设置要求极高,因为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电影的精彩程度,同时也是该类型的最大看点。所谓精妙的推理,莫过于辨物追凶、寻骨识踪、终不可解,最后抖出的逆袭惊煞旁人。从整部电影的谋篇布局来看,《消失的子弹》对剧情的设计表现得十分精心,采用环环相扣的叙事手法,每一处细节都层层铺垫,别具匠心。一方面,随着一场又一场危机的爆发,在案件的侦破过程中,需要将犯罪证据进行适时适度的呈现,加以逻辑串联,从而引领观众的思维;另一方面,电影中很多看似漫不经心的情节,实则却是精心埋下的伏笔,不仅推动了叙事的发展,更向真相步步逼近,最终形成结尾的逆转。相比较近年来广受追捧的日系推理电影,虽然《消失的子弹》还不能为观众呈现真正“完美的犯罪”,以达到让观众百思不得其解的效果,在推理和周旋的过程中也仍存在模糊和疑点,但是在注重证据和放大破绽方面,已经足够彰显敏锐的神经和缜密的心思。 如果说线索清晰的推理是对创作者逻辑和智慧的巨大挑战,那么与之相辅相承的悬念的安排则是对创作者艺术技巧的考验。悬念的设置,重中之重在于如何处理观众、剧中人与真相三者之间的关系。尤其在侦探片中,既需要注意隐藏和揭露真相的时机,又要考虑如何安排真相大白以前的暗示和铺垫。在《消失的子弹》中,最大的悬念莫过于究竟谁才是一连串凶案的真正凶手。这一问题在电影结尾的大逆转之前看似得到了解答,然而,就在观众要松一口气的时候,却为真正的谜底感到惊讶。《消失的子弹》采取的悬念手段更倾向于突发式,即依靠对观众和剧中人物保密,通过使观众大吃一惊来加强戏剧效果,其不同之处又在于,看似毫不知情的剧中人也许正是真相本身,所以当松东路发现真正的始作俑者之时,会和观众一样感到难以置信。其实,如果仔细观看的话,也不难发现,《消失的子弹》曾为结尾的逆转埋下诸多伏笔。在得到确定的答案之前,观众也许已经产生了怀疑和猜测,电影却迟迟没有揭晓真相,反而让观众在不断的质问与自圆其说中兜兜转转,直到最后一刻公布答案,从而使悬念的作用和反转的效果都达到最大化。 在叙事情节和悬念制造的精妙布局之中,人物的塑造也可圈可点。两大主人公松东路和郭追本是两条相对独立的人物线索,两人性格反差也十分巨大,一个沉稳睿智、头脑灵活,一个敏锐血性、身手矫健,通过看似机缘巧合的无心安排,成为惺惺相惜的警界完美组合。然而,这其实只是电影的明线,真正的暗线一直默默地存在着,直到结尾的逆转得以显露,二人的生死也不得不面对“天意”的裁决。其实,对于侦探片来说,人物的性格往往会被浓墨重彩的推理断案掩盖,然而《消失的子弹》显然深知人物对于电影内涵升华的作用,并不满足于塑造神勇的符号化英雄,而是通过大量心理和性格描摹,试图塑造饱满的人物形象。于是我们看到了以严肃冷静示人的松东路也有幽默温情的一面,隐忍而执著,看似正直勇敢的郭追竟然也会成为屈服于内心欲望的“变坏的好人”,戏份不多的几个女性角色,也各自有其独特的气质和故事,为影片平添温柔的悲情。 作为一部侦探片,《消失的子弹》虽然硬伤不多,但是也不乏不合理的情节,个别关键细节的真实性还有待论证。此外,也有影迷表示该片“似曾相识”,因其在剧情乃至具体片段上大量模仿《大侦探福尔摩斯》,甚至有人惊呼松东路和郭追是翻版的福尔摩斯和华生。长期以来,国产电影常被诟病模仿外国电影,缺乏符合自身特色的深度和灵魂。面对挤压,国产侦探悬疑类电影鲜有作为的原因很多,但是,我们依然应该看到,无论是惊艳的默片段落,还是水平不俗的摄影和配乐,《消失的子弹》都在朝着专业化和类型化的方向发展。借助“没有完美的犯人,只有变坏了的好人”这一贯穿始终的主题,《消失的子弹》透露出创作者对于“人性本善”的思考:也许世上并不存在绝对的好人和绝对的坏人,就像并不存在完美无缺的公义和冷酷无情的邪恶。如何在一个不健全的体制下坚守公义?是否可能在除恶扬善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站到了公义的反面?孰是孰非,留待观众反思。
责任编辑:紫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