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合作需要人情,更要法律和专业——张艺谋与张伟平分手启示录
提起中国电影界的“二张”,人们自然会想到导演张艺谋和他的搭档、投资人张伟平。“二张”已然是国产电影的一个品牌,二人合作16年,共同制作《有话好好说》《英雄》《金陵十三钗》等11部影片,合力开启了中国电影的“大片”时代。然而,自今年3月份,外界就传出二人“拆伙”的声音,直至近日,张伟平在媒体上爆出“我现在跟他没啥关系了”,这宗“悬案”才有了答案。两人的分手,让人唏嘘、感慨,毕竟过往的成绩斐然,而且两人在媒体面前一直亲密无间。耐人寻味的是,张伟平近日在媒体上爆料,两人从未签过一纸合同。这意味着,“二张”的合作从过去的“幸福时光”到现在的“千里走单骑”全凭“人情”二字,正所谓成也“人情”,败也“人情”。这也给当下的电影工作者提了个醒,拍电影离不了人情,但也不能全凭人情。 其实,在电影界,导演与固定电影制片机构、投资人合作的例子并不在少数,如冯小刚与华谊兄弟传媒集团,姜文与不亦乐乎电影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美国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与华纳兄弟娱乐公司甚至已经合作了30多年,现在依然在合作……电影是特殊的艺术品,它既有艺术的属性,又有浓重的商业特质,它要求创作方与投资方之间要建立双重的信任,一重是艺术上的信任,一重是金钱上的信任,艺术上强势的导演会极其反感投资方的干涉,而资本趋利的属性也会尽可能要求利益的最大化,但往往资金上的不足会影响艺术的质量,进而引得观众人数的减少,资本获利亏损或未到预期,再次引发资本对艺术投入的减少,循环往复。因此,电影艺术就是在创作方与资本方双方的角力中逐渐地发展。一方面要保证电影资本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时又要保持电影艺术的螺旋式提升,这种和谐的合作关系很难建立,它已经超越了简单的商业关系,更重要的还是一份人情和信任,关系一旦建立,双方也都比较珍惜。“二张”合作16年也实属不易。 可是,“二张”的合作关系,从一开始就埋下了分裂的种子。正如张伟平所说,二人从未签过合同,这本身让双方就存在巨大的风险,比如导演可以撂挑子不干了,投资方可以克扣导演片酬等。但好在双方是在合作完最后一个项目才分手的。至于张伟平一直宣称自己从不干涉张艺谋的创作,并在资金上鼎力支持,这本身就是不规范、不经济、不艺术的制片态度。一个成熟的制片人,势必一通百通,尽管不用亲自上阵,但他必须懂剧本、懂导演、懂市场,他知道哪个项目的市场前景有潜力,也知道该在导演的哪项环节上压缩成本,也明白哪场戏是不必要的。张伟平在资金上对张艺谋的宽松态度,并不能彰显其信任,反而害了创作,作为一个商人,他在资金上的宽松,必然要通过其他方式补偿,比如在选角上、增减戏份上,这必然干扰导演的创作,引起导演的反感。 其实,当初的华谊兄弟亦面临此种情况,即冯小刚一人的作品成为其业务和创收的支柱。但随后,华谊兄弟积极运营电影、电视剧、艺人经纪、唱片、娱乐营销、时尚产业等多项业务,分摊风险,同时还引进了专业的制片人陈国富培养青年导演、项目把关。张艺谋的离去却导致外界猜测新画面影业公司可能要歇业,主要因为新画面旗下并没有其他能挑大梁的业务。如若张伟平早早转变身份,以职业制片人的方式为张艺谋策划、融资、营销、宣传,以一个专业电影人而不只是金主的身份介入张艺谋的创作,为其浪漫的想象力套上合适的“镣铐”,说不定还能提升张艺谋的创作。如日本电影大师沟口健二等人的长镜头美学的形成,就与当时资金的限制不无关系,因为工期短,剪片的时间被压缩,而迫使导演尽量大段的长镜头内完成叙事。可惜,世上没有如果,但这也为其他电影界的拍档提供了启示,电影合作离不了人情,然而这份人情的基础必须是法律以及电影的专业知识。
责任编辑:紫一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