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69届威尼斯电影节公布了各个单元的入围影片,由云南电影集团、光线影业等公司携手好莱坞制作团队打造的3D灾难片《大海啸之鲨口逃生》出现在非竞赛单元的名单上。正快步迈向全面产业化道路的中国电影,在制作灾难电影方面尚处于稚嫩的阶段,生产过大量经典灾难电影的好莱坞,能为中国的创作者们带来怎样的启迪?这,显然比一时的票房得失更为重要。 ——编 者 自灾难片产生之初,创作者们尝试运营电影这种最具真实感染力的艺术手段,再现人们曾经在真实生活中经历过的各种灾难,作为对历史事件的纪念与祭奠。20世纪末以来,人们开始对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生存带来的双重性影响,经济发展所带动的人们生活步调变化给人类心理带来的压力等等进行反思。人们开始思考人类的存在与自然、宇宙的关系,思考全球视野下新的世界关系,思考新的生产力带来的新的社会关系结构,这种完全处在当下的语境当中,自觉地反省人类行为的意识,成为一种当代意识的思潮,也直接渗透到电影作品当中。将人类置身于极端环境当中的灾难片,当然也是这种反思精神的最好展场。电影创作者们尝试着演绎出各种曾经的、未知的、假想的,或科学推理的、或完全臆想的灾难,而面对这些灾难时人类表现出来的或遭到自然无情的报复,或顽强地英雄式地战胜灾难,或恐慌到疯狂地几近崩溃,或在绝境中表现出的人性温暖,都成为当代意识的典型表现。 自然灾难题材与生态意识 工业社会发展初期,为了满足不断增加的工业资源需求,人们曾经对自然资源尽情肆意地掠夺、破坏。人的力量高于一切,“人定胜天”的思维成为人们处理与自然关系的主要思维。但随着对世界认识的进步,人们开始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的破坏行为已经开始改变大自然的运行规律,甚至直接导致自然灾害的形成,或许最终会导致人类走向灭亡。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开始客观地表现自然的力量与规律,用真实的灾难或科学的寓言来警示人类的渺小与妄自尊大,巧妙地利用电影技术高超的特技效果,将人与自然的关系重新定义,表现一种新的生态观。 在影片《后天》中,创作者关注了“温室效应”题材,但没有停留在全球变暖这个表象上,而是借用气象学家的身份,预言了全球变暖导致的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直接导致临海城市的全城覆没,及冰川融化的蒸发效应带来的极端气候。影片将场景放在美国,当权者们面对“先知”气象学家的发现与预言表现出的无知与不屑,致使灾难防御系统没有做出及时的反应,也成为灾难影响加重的原因。虽然主角冰雪寻亲的桥段颇感人,但整个影片展现的完全就是人类面对自然灾难时几乎无力反抗的事实。好莱坞的电影往往有着幸运结局,南半球的人民开放而温暖地接受了美国公民的避难请求,这同时也是对美国多年以来畸形的移民制度的巨大讽刺。 《完美风暴》表现的则是人类对自然的主动挑战。取材于真实历史,使影片创作者在创作之初就处于一种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人类的勇敢进行赞颂的矛盾心态之中。为了荣誉或利益,主人公决心在暴风雨中上路追寻鱼群的踪迹,影片90%的篇幅是在表现船员们面临灾难时的勇敢,但结尾却为一切给出了永远的注解——所有的勇气与努力,也改变不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风暴毁灭了渔船,全部船员丧生。 自然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人类只是其中一个渺小的物种。与地球的存在历史相比,短短的人类文明还远远不能了解自然界全部面貌。虽然具有了较高的智慧,但如果不能善待自然,与自然共生共处,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将自己带向生存绝境。所以,如何善待自然,进行可持续的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多可以享用的自然资源,是自然灾难题材电影对我们的深刻启示。 病毒灾难题材与对科学发展的反思 现代科技诞生后,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带入了前所未有的领域。人们不仅能够通过显微、解剖、实验来认识原有的生物,还能通过胚胎基因的筛选、杂交,培育出新的物种。克隆、基因工程、病毒变异,来自实验室的专业词汇,一次次拷问着人类的伦理道德底线。 《我是传奇》就表现了人类对病毒研究失控,导致人类感染变异成为僵尸。当然,在这部影片中僵尸只是借喻,但他们表现出的病毒传播速度和破坏力远远大于人类所能处理的范围。虽然影片最终又是一个好莱坞式的个人英雄主义的胜利,但全篇贯穿着哀鸿遍地的场景,虽然是通过特效达成的虚构效果,但对于科技发展失控的恐慌则来源于对于现实世界的体验,所以让观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位哲学家曾说,“这个时代的人们就像乘坐在一辆不断加速向前奔驰的火车上,却不知要驶向哪里。”这句话深刻地表现出人类对于科学不断扩展的力量的恐惧,也像是一句先知的咒语。科学不是万能的,但现代人离开科学却寸步难行,科学主义与反科学都有其拥趸,人类对于“科学”的爱与恨依然将继续纠结。
责任编辑:紫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