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

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电影票房、电视剧排行榜、电视剧大全、bt天堂、bt搜索、bt之家、迅雷电影下载、免费电影、高清电影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戏剧学 >

多元宗教视野下的口头说唱——以甘肃武威“凉州贤孝”为例(3)

http://www.newdu.com 2018-03-01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 李贵生 参加讨论

    
    “凉州贤孝”宣扬的孝道并非愚孝,那些不尽父母之道者,也会遭到天谴。《扒肝孝母》中婆婆虐待媳妇朱金彩,逼迫媳妇扒出自己的肝花心为她作药引子,还教唆儿子刘金华休妻。朱金彩扒出肝花,孝感天地,被神仙救活。夫妻双双受到皇帝封赏,而婆婆却被阎王殿下小鬼勾去,用钢刀扒了心肝,得到了报应。《三姑娘拜寿》写父母六十大寿没有请贫穷的三姑娘来拜寿,三姑娘听到消息,用家里仅有的五吊钱买了一只大公鸡赶来拜寿,没想到鸡却被喂了狗,自己也被安排在破马棚里。嫌贫爱富的父母遭遇天火,家财被神仙转给三姑娘。一贫如洗、走投无路的父母最后还是靠贤良的三姑娘为其养老送终。
    “科学求真,宗教求善,艺术求美。”“凉州贤孝”以动人的艺术形象感染人,以宗教神奇的形式教化人,以达到道德之真,体现了真善美的高度统一。可以说“凉州贤孝”中的三教在孝德教化上的融合达到了水乳交融、天衣无缝的境界。
    四、培养孝心是三教追求的同旨共趣
    “凉州贤孝”孝道教化的终极目标是培养人们的孝心,强调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孝,而不是表面的、停留在行为上的孝。因此,它所宣扬的孝道是一种精神境界,其中的神仙、天堂是借宗教的形式隐喻孝心所达到的道德境界,其中的神仙、天堂是借宗教的形式隐喻孝心所达到的道德境界。“根据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功能不是为了增进正面的知识(我说的正面的知识是指对客观事物的信息),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18]“任何一种大的宗教,它的核心部分必然有哲学。”[19]作为哲学,儒释道的价值追求都是要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正因为在精神境界追求上三教归宗意旨相同,到宋元时期,形成了三教互相交融、渗透的全新阶段。“至宋,理学家吸收了佛教空、有、缘生之说及道家天道本体的形而上的思维,结合‘易’变的儒家传统和思孟学派性命天道之思,确立了以‘理’为本体……的新儒教哲学。”[20]宋元时期的新道教,“其新在于兼取儒释,在于心性哲学的理论建设。”[21]佛教自传入中国就始终跟老庄哲学紧密相连,至宋,“禅门难免也受儒家‘文以载道’思想的熏染。”[22]到了宋明时代,儒释道三家,各自形成一个新的文化面貌。佛家以禅宗为标志,倡导即心即佛;儒家以新儒家为标志,倡导天理即良知;道家以南宗北宗为标志,倡导三教合一,也即主张孔子、老子、释迦都是悟道的圣人。可见,儒释道三教的教化风格不同,归宗意旨是相同的。”[23]
    “凉州贤孝”所表古人,他们的孝心是坚定不移的。《扒肝孝母》中媳妇朱金彩过门后跟一家人没缘法,常常挨打受骂,邻舍看不惯,怂恿她起来反抗,可是她却说“公婆打是好里(向好的方面)指教我”,不受别人教唆。然而,婆婆却百般刁难,竟然要拿媳妇子的肝花心做药引子,媳妇在决心扒肝前还向神灵祷告,希望神灵保佑,治好婆婆的病:“肝花心扒下来叫我的娘当药引,吃了叫我的娘的病起身。”哪知婆婆吃了媳妇的肝花心还是不依不饶,并教唆儿子休妻。万般无奈之下,朱金彩给丈夫讲出实情。“凉州贤孝”所表古人就是这样,为了孝敬父母,他(她)们即使受尽折磨委屈,历尽千辛万苦,都义无反顾,毫无怨言。“凉州贤孝”正是以种种磨难来检验孝是否发自真心,只有经得起考验的孝才是真正的孝。
    在孝道与生命的选择上,“凉州贤孝”褒扬的真正的孝是把孝道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这是儒家的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跟孔子的“杀身成仁”、孟子的“舍生取义”是一致的。然而,“凉州贤孝”宣扬的真正的孝子是不会死的,他们要么得道成仙(如丁郎),要么在危难关头被神仙、菩萨搭救(如朱金彩等),这正是以宗教隐喻的方式来体现孝道境界。可见,儒释道在精神境界追求上归宗意旨相同,而最终高度融合。
    总之,“凉州贤孝”以宣扬儒家的孝道为主题,兼收佛教的因果报应、地狱轮回和道教的得道成仙,使三教文化有机地融为一体,从而实现了艺术上真善美的高度统一。正如一些学者所说,如果用一棵树作比喻的话,道家就是中华文化的树根,儒家是中华文化的树干,佛家是中华文化的枝叶,三者组合形成了中华文化这一颗根深、干壮、叶茂的参天大树。这种文化结构形成了中华文明的主流,对中国过去、现在以至未来都产生了或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赵以武.五凉文化[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2:88.
    [2][3]乔高才让,李占忠.凉州佛教[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2:4.3.
    [4]梁新民,杨福.名胜古迹[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2:180.
    [5][6]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28.210.
    [7][8][9][17][23]苏树华.中国宗教与人生修养[M].济南:齐鲁书社,2004:175-176.176.87.184.218.
    [10]肖群忠.《文昌孝经》的道教孝道观[J].道德与文明,1997,(6).
    [11][14]胡昂.宗教与社会需要[J].青海社会科学,2009,(5).
    [12]鲁迅.鲁迅全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47.
    [13]鲁迅.鲁迅全集(第8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27.
    [15]牟钟鉴,张践.中国宗教通史(修订本)(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339.
    [16]司马迁.史记(十)[M].北京:中华书局,1985:3288.
    [18][19]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4.3.
    [20][21][22]麻天祥.中国宗教哲学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68.281.290.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影评
剧评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