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

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电影票房、电视剧排行榜、电视剧大全、bt天堂、bt搜索、bt之家、迅雷电影下载、免费电影、高清电影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戏剧学 >

戏钱与赏封——考察明清堂会演剧形态的别一视角(3)

http://www.newdu.com 2018-03-01 《湖北大学学报:哲社版 李静 参加讨论

    金埴《不下带编》卷六里也记有一例:
    兴化李相君春芳为母太夫人张寿宴,奏《琵琶记》,曲有“母死王陵归汉朝”语,而伶人易为“母在高堂子在朝”,阖座庆赏。相君大悦,以百金为缠头劳之。
    堂会演剧中若有名角或某位宾客喜爱的角儿出现,也要给赏。《歧路灯》第十九回,盛希侨把瑞云班叫到家里唱戏,人一到就吩咐:“取钱两千,班上人一千,玉花儿独自一千。”盛看到自己喜爱的旦角来了,欢喜得戏未开演就要开赏,实际上,也是以此指定玉花儿必须上场表演,不得推托。这种以赏封的方式指定演员演出的习俗,四川一带在民初仍然流行,《中国戏曲志·四川卷》介绍说:
    四川一带,酒席间唱戏称“酒戏”,酒戏也称点戏,点戏者对艺人要发赏,有公、私之分,公赏对扮演者及同堂场面,各有一份,私赏专发给指定演主角的人独有,所点的戏,演员不能演就要罚戏。
    《梼杌闲评》第二回衙门演剧,李、徐二位官员“饮了一回,二公叫家人赏众戏子每名一两,那小旦分外又是一两”,也是专门赏了喜爱的旦角。
    赏封某位演员,清代的习惯称为“呔化”,有人说此二字的读音乃南方土音之讹,实际上应该是“堂惠”。齐如山在《戏班》里说:
    从前堂会戏,每一好戏出台,台下必喊搭钱。此钱或出自主人或出自欢迎该脚之客人,皆不一定。搭钱时用半八仙桌,由台下搭至台上,放在台脸,即有后台人来谢赏。搭钱最少者大个钱十二吊,北京所谓两串是也,名曰一份。脚愈好,钱愈多,最多者可到十二份,是共钱一百四十四吊。此种钱系欢迎该脚之意,非系纯粹赏赐性质,故班中不曰赏钱,而曰“呔化”。
    戏班不把这种钱称为赏钱,有名角珍视自己的意味,实际上仍是一种给名角的赏封。齐如山的这段描述中还提到了“搭钱”的习俗,这是清代堂会封赏的仪规,也叫“搭桌”,赏主将要赏的钱物摆放在自己席前的桌上,随时发赏,或如齐如山说的那样把彩桌子搭到戏台口,高喊“赏某某”。《红楼梦》第五十三回贾府元宵节夜戏的“搭桌”是这样的:
    当又有林之孝之妻带了三个媳妇,抬了三张炕桌,每一张上搭着一条红毡,毡上放着选净的一般大新出局的铜钱,用大红彩绳串着,每二人搭一张,共三张。林之孝家的指示将那两张摆至薛姨妈李婶的席下,将一张送至贾母榻下。贾母便说:“放在当地罢。”这媳妇们都素知规矩的,放下桌子,一并将钱都打开,将彩绳抽去,散堆在桌上。
    贾母一说“赏”,手下的人就从桌上撮了散钱朝台上撒去。杨掌生《梦华琐簿》说:“堂会点戏、放赏,仍用短足炕几舁钱陈筵前。”亦同于此。北京俗曲《阔大奶奶出善会》中也有描述:
    (大奶奶)叫丫鬟把带来的赏赐,齐理齐理,预备彩桌子。班儿里见赏,先唱点的戏,唱完时,大奶奶吩咐给赏用的东西,家下人搭桌子,各样尺头缎子绸子荷包,封儿里是十几两银子,等着他们谢了赏,然后起席……
    这里所说的“搭桌子”就是将彩桌子搭到台口给赏。
    明清时期堂会演剧除了家乐和职业戏班担当外,“串客”、“票友”和妓女也出演堂会。不过,“串客”、“票友”串戏是不拿戏钱和赏封的,因为“串客”、“票友”认为要价就等于将自己与戏子等同,是自轻自贱,这种看法与其身份有关,笔者将另文论述。但是,妓女出演堂会则获赏颇丰[6]。明代潘允端在其观剧日记中提到,万历十七年四月请两名妓女来家中与小厮串演,一位叫阿元,一位叫阿文,二人串戏完毕,分别得了赏银六两和十两,这一次的赏银甚至超过了购买一名男性优童的身价(潘家在当时买一名优童的价格一般是二至十两之间)[2]。与前文所述万历年间戏班演出堂会的收入相较,这样的赏银确实很高。
    清代堂会中有一类特殊的赏赐,这就是戏班为王府、内务府、步军统领、御史衙门等官衙演剧时得到的戏钱。戏班为上述这些官衙演剧时不敢要价,一般是官衙想给多少就是多少,叫做给赏。同光时赏银约在一二百两至三四百两之间,王府的赏要高些,可以给到上千两[3]。然而,高昂的赏封并没有改变艺人的低微身份,罗瘿庵《鞠部丛谭》载:“民国三年,老谭以入公府演剧不力,为庶务司郭某所怒,禁其登台。”[7]780澹然《异伶传》亦述程长庚因疾患难赴恭亲王之剧,终拘役于厕[7]727。得宠如谭、程者竟也难免受辱,何况普通艺人?
    以上从演出酬劳的角度对明清堂会演剧进行了考察,结合之前进行过的有关堂会戏习俗的探究,可以看到,堂会观剧者对戏曲的利用原则与利用方式,既促成了堂会演剧特有的俗规,使堂会演剧成为戏曲演出史上独具特色的形式,同时,堂会观众艺术欣赏之外的其他功利原则也束缚和影响了戏曲发展。堂会演剧中,戏钱的涨扬与赏封的获得方式从一个侧面鲜明呈现出戏曲在古代社会存在的情形和意义。
    原文参考文献:
    [1]李静.明清堂会演剧习俗初探[J].文学评论,2001,(青年学者专号).
    [2]安奇.明稿本《玉华堂日记》中的戏曲史料[J].中华文化集刊:3.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
    [3]齐如山.齐如山全集·戏班[M].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民国六十八年(1979).
    [4]周建国.中国戏曲志·新疆卷[M].北京:中国ISBN出版中心,1995.
    [5]顾笃簧.昆剧史补论[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
    [6]李静.明代堂会演剧述略[J].戏剧艺术,2004,(4).
    [7]张次溪.清代燕都梨园史料:下[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9.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影评
剧评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