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精品剧目都市化倾向的形成原因 精品剧目所具有的都市化倾向,与舞台艺术在当代的生存环境紧密相关。 1.选题的都市化倾向是其必然。 现代生活的丰富多彩,决定了现代都市人文化需求的多样性和易变性。虽然目前中国占总人口一半以上是农民,这与中国有占总人口一半以上的人喜欢和愿意消费以农村群体为消费基准的舞台作品并不相等。事实上,无论在什么时代,乡村群体他们所追求的目标,始终是以城里人的生活为范本。综观戏曲等舞台艺术的发生发展,它们虽产生于民间,但却兴盛于都市。民间是戏剧存在的基础,都市决定着戏剧发展的命运。因为都市为舞台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较为优越的文化氛围和消费环境:都市里集中了最多有钱、有闲,又有文化品位的人,为了能有效激发这部分群体消费的欲望,舞台艺术自然要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同时,为了收回舞台艺术的大制作所产生的高成本,也决定了其都市化选题的必然。 2.市场的追捧,入选的刺激,加快了精品剧目都市化倾向进程的发展。 如前所述,精品剧目的都市化倾向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首届精品剧目《贞观盛世》《商鞅》等给观众带来了舞台艺术的视觉震撼,市场对国家舞台工程有了初步的认识;第二届精品剧目开始采取“评审组评分得分,与每个剧目近三年演出场次与票房相结合计算出的市场评价得分按6∶4的权重相加后得出剧目总得分”的评选方式后,从这届开始所选出的剧目如《大梦敦煌》《大红灯笼高高挂》等在给观众带来舞台艺术的视觉震撼的同时,又迎来了较高的票房。《大红灯笼高高挂》至今仍在热销中;总投资600多万元人民币的《大梦敦煌》,票房已超过1600万;《八桂大歌》演出收入近600万元;《程婴救孤》5年演出400多场,赢得戏剧界专家和广大观众的交口称赞。投资350多万元的《红河谷》,两年时间演出120余场,观众超过20万人次,演出收入580多万元。《云南映象》两年巡演400多场,收入超过2000万元。 票房的号召力,与入选精品剧目的强烈理念驱使更多剧团源源不断地投入大资金,超大阵容、豪华包装开始在一些剧目间流行和扩散。比如入选2005—2006年度精品工程初选剧目的大型民族舞蹈诗《鄂尔多斯婚礼》投入近400万元巨资;有过100人的演出阵容和近千套演出服装,单是舞美道具就租用了10台长14米的集装箱运载车队的《风中少林》也同样耗费巨资……可见,精品剧目的都市化倾向仍在发展。 三、精品剧目都市化倾向的现实意义 1.催生出划时代的舞台艺术精品。 精品剧目的推出,是舞台艺术在多元化的文化消费中渐趋沉寂的时候。精品剧目的都市化倾向有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在市场逐渐认同的过程中,它的都市化倾向也越来越明显,并催生出了如《贞观盛世》《商鞅》《变脸》《董生与李氏》《大梦敦煌》《大红灯笼高高挂》等划时代的精品力作(其实,每一部精品剧目都是一部划时代的精品力作,代表着各剧种、各个舞台艺术形式的新的里程碑,这里不一一列举)。精品剧目的都市化倾向丰富了新时代舞台艺术的表现形式,加快了新时期舞台艺术的发展。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让我们拥有了同时具有票房号召力、艺术震撼力和观众感染力的优秀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现代都市观众的审美需求。 2.培育了高品位的演出市场。 精品剧目的都市化倾向在催生出划时代精品力作的同时,也培育了高品位的演出市场。如前所述,虽有部分精品剧目在演出市场上不容乐观,但也有为数不少的剧目被市场认同和看好,有的甚至成为了常年畅销的保留剧目。精品剧目的都市化倾向改变了长久以来观众依赖于赠票走进剧场的观念,这将有利于高雅艺术演出市场的良性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