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创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长调民歌的分布,以我国北方的锡林郭勒草原为中心,东连科尔沁草原、昭乌达草原(今赤峰市)和呼伦贝尔草原;西接鄂尔多斯高原、阿拉善大漠,以及青海、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境内的蒙古族聚居地区,北邻蒙古国,形成一个巨大的马蹄型分布格局。 蒙古族长调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不同地区的长调歌曲在风格和演唱方法上都存在差异。比如,呼伦贝尔的巴尔虎民歌节奏自由、旋律多样,更讲求利用悠长的词语和咏唱来传达出深层次的意境。锡林郭勒长调能让人感受到庄严、恢弘和肃穆。而鄂尔多斯长调民歌,其曲调深沉古朴,舒缓悠长,演唱发音上多“颤音”,使歌曲听起来更加开阔、舒展。 据朝伦巴图介绍,他的老师宝音·德力格尔是呼伦贝尔的巴尔虎人,而自己的家乡在鄂尔多斯,老师让他先学习家乡的鄂尔多斯民歌,之后再融入巴尔虎民歌的唱法。如今,朝伦巴图在教学中也沿袭了老师这样的传承方法。“我的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地区,在教学上我会先保留他们家乡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再融入其他的唱法。” 朝伦巴图不仅教学生唱原汁原味的蒙古族长调,还会融入其他的民族唱法和现代唱法。比如,将长调与美声唱法相结合。将科学的发声法与传统的民族唱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开辟出一条崭新的声乐演唱与普及之路。从声乐专业的角度来讲,传统的民族唱法与现代唱法相结合,真假声转换相结合,可以使演唱者的发声更加通畅、洪亮,演唱寿命也会更长。 因材施教:让学生多元化发展 哪里有草原,哪里就有长调,哪里有牧人,哪里就有长调。长调是草原上的歌,是马背上的歌。长调民歌反映草原生活,而草原生活也离不开长调民歌。朝伦巴图告诉记者,过去的长调是没有单独教学的,只是在草原上、婚礼上、那达慕大会上演唱,听着听着就学会了。而现在不一样了,随着草原的生态恶化、牧民进城、以及老一辈歌手的故去,长调民歌的传承状况今非昔比。来自不同区域的学生,其自身的音乐基础和条件也各不相同。因此,针对不同基础和条件的学生,教学的方法也有所差异。 “有些来自草原牧区的学生,家乡长调的原生态韵味保留得特别好,但是嗓音条件一般,我就保留他原汁原味的东西,让他系统的练习,把长调传承下去;而有些学生不会长调,但天生嗓音条件很好,我就让他发挥嗓音的优势多学习民族唱法和现代唱法,在这个基础上再慢慢教他一些简单的长调。” 朝伦巴图表示,对待学生必须因材施教,创立一个科学的、系统的长调演唱培养方法,让他们多元化发展。 朝伦巴图个人简介: 1978年考入内蒙古艺术学校,师从蒙古族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宝间德力格尔老师学习长调专业,1981年毕业留校任教。 1986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师从系主任、著名声乐教育家常留柱教授学习演唱专业。 1990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分配到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任声乐教师。 曾多次代表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和内蒙古自治区参加国内外访问演出。在全国的各种声音比赛中荣获过优秀传承奖、优秀指导教师奖等。 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 胡子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