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 于平,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院长、教授。 原文标题:《郜大琨民族舞蹈观述评》 原文出处: 《民族艺术研究》 2017年1期 《民族艺术研究》2017年第1期发表于平文章《郜大琨民族舞蹈观述评》。文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建立一套为今天服务的民族舞蹈训练体系;第二部分,从规律上去抓住教材建设的本质与核心;第三部分,拆开来练,整体配合”的突破性教学方法。 文章指出,郜大琨是建立中国古典舞训练体系团队中的中坚人物之一;是中国民族舞剧奠基之作——《鱼美人》的主要演员之一;是中国高等舞蹈学院优秀教师之一;是最早将创新的中国古典舞教程编写成教材的主要作者之一。用中国古典舞学科带头人李正一的话来说:“郜大琨是创建中国古典舞全过程的核心实践者。” 郜大琨的民族舞蹈观,立足点在于“建立一套为今天服务的民族舞蹈训练体系”。他认为中国自己的舞蹈教学体系,建立在具有丰厚的民族舞蹈传统的戏曲基础上是理所当然的。中国古典舞从戏曲舞蹈中继承了历代积淀的民族特性、审美特征,从而使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民族风格。古典舞训练体系“应是为培养表演中国舞蹈和舞剧演员服务的”。中国古典舞学派,虽然是在传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它必须具有时代审美特点和时代精神,应该适应当今人民的审美要求。它既不是古代舞,也不是历史舞;既不打算走“复活”、保存历史舞的路,也不走仿古的路。而是立足今天,使它具有民族代表性;在艺术表现容量上,使它既可以表现历史生活,又可以表现当代现实生活,塑造当代人的艺术形象,这就是中国古典舞新学派的特点。这些观点一直为我们的实践所坚持,并越来越明确和充实,经受了实践的检验。 郜大琨的民族舞蹈观,支撑点在于“从规律上去抓住教材建设的本质与核心”。他认为中国古典舞教材是从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它从无到有,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主要表现在:1.开始有了一套我们民族自己的比较系统的、初具规模的民族舞训练教材(几乎被全国各专业舞蹈单位团体所采用);2.用这套教材培养了当代一批优秀舞蹈演员;3.这套教材适应客观需要,采用这套教材培养的演员适应性较强,能胜任各种类型的舞蹈表演。对于教材改革的认识,他提出:1.要从原来一直束缚着我们的芭蕾框框中跳出来;2.对民族特性、民族主体性在认识上有所进展;3.对教材的容量需要有一个实际的认识;4.要立我们民族技巧的标准;5.对风格上的“排他性”和“度”的认识。他强调,组合表演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应该是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郜大琨的民族舞蹈观,升华点则在于“拆开来练、整体配合的突破性教学方法”。他深谙芭蕾的功用,也熟稔武术;他非常关注青年演员基本能力发展的现状。他认为从当前舞蹈新秀的现状,可以看出舞蹈基本训练的发展趋势:一、软度得到加强,从而扩大了身体的表现力;二、强调动作的松弛、伸展,加强了柔韧性和灵活性,把动作的表现力提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三、加强了动作的美感和艺术性。中国民族舞的训练体系正处在形成过程中,现在对我们来讲,既要深入地继承民族传统又要敞开胸怀吸收借鉴。关键问题是我们的主导思想必须明确,也就是要建立一套立足于为今天服务的民族的训练体系。他认为中国古典舞首先要坚持以民族为主体;其次,教研、进修是保证教学质量和学科发展的重要环节;第三,带头人的重要性。中国古典舞最终通过民族舞蹈语言的构建,来促进民族舞蹈剧目创作的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网 胡子轩/摘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