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不但重塑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为文艺发展拓宽了空间。在这个新空间里,东方智慧与人工智能互渗互融,传统诗词、书画、戏曲、曲艺等以新的方式进入人们的艺术生活,而且被化用到网络文学、网络影视、网络综艺和网络游戏之中,获得了在新时代被再次唤醒、激活的无限可能。更重要的是,人们在网络空间获得的艺术体验孕育着一种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文艺。 今天,我们或许还无法对这种新文艺作出条分缕析的阐述,但都能感受到它的真实存在和迅猛发展。同时,也感受到一种新的挑战。这种挑战,既是理论层面的,譬如以何种概念工具对新文艺作出概括和分析,建基于传统文艺实践基础上的艺术理论是否适用或够用,应如何转化、创新;更是实践层面的,譬如怎样对新文艺作出评价和引导,原先的评价体系、标准和方式是否管用,等等。概言之,互联网提出了新文艺治理的时代之问。 回顾历史,每当文艺遇上科技的新发展,总会引起文艺生态的改变,摄影、广播、电视等出现时都是如此。但是,互联网技术所带来的生态改变在广度和深度上都与此前不同,提出的问题以及提问的方式也更加复杂,有必要在构筑多元治理格局的视野下予以梳理和思考。网络文艺多元治理格局,在定位上从属于网络空间治理大格局,也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从主体而言,包括有关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从手段来说,涵盖党纪国法、公序良俗、行业公约等,也包括文艺评论。 我国文艺自古以来就有 “文以载道”的传统,相应地,文艺评论也有“评以弘道”的传统,而对“道”的追求又常具体化为对世风人心的约束和匡正。近代以来,在“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下,文艺及评论都被赋予了救国重任。话剧、电影虽然都是舶来品,但中国话剧评论、电影评论在诞生之初,就体现出战斗的主流风格,肩负起“社会的导师”的使命,格外注意作品与时代、社会的关系,以及作品思想内容和意识形态在观众中产生的影响。毋庸置疑,文艺评论在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艺评论工作作为文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文艺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今天,我们谈文艺生态的改善,不能不谈文艺领域的治理,也无法让文艺评论缺席。而在互联网条件下,文艺评论在网络文艺治理格局中的入场,首先应接续“评以弘道”的传统,说真话、讲道理,褒优贬劣,激浊扬清,用科学的评价标准和体系,更加有效地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同时,至少还应从以下两个方面作出探索。 其一,锻造有阐释力的理论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改善网络文艺生态的前提是在理论上对其作出准确把握。文艺评论首先是一种文艺欣赏或文艺消费,但又不仅于此。朱光潜说过,“遇见一个作品,我们只说‘我觉得它好’还不够,我们还应说出我何以觉得它好的道理,说出道理就是一般人所谓批评的态度了。”另一位较早对“文艺批评”作出系统论述的学者傅东华则说:“文艺批评的目的在于示人以判断文艺作品所需的知识和方法。”这些论述产生的年代,还没有互联网,但观点里闪耀的真理光辉,不因年代久远而失色,反而在今天给人以启发,更值得珍视和深思。网络文艺生态治理格局中的文艺评论,也应当从评论者在欣赏或消费网络文艺时的情感体验和审美判断出发,也完全可以落脚在网络文艺带给人的情感愉悦和心灵洗礼,但起点和落点之间应经历一条逻辑清晰的学理抛物线。这样,评论才能谈出些“道道”来,真正说到“点”上,也才能给人以启迪、具有“治理”的意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