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收藏,不仅是高品位的文化修养,同时也是回报率较高的投资方式,做了多年玉器鉴定的故宫博物院周南泉先生带领中国多位玉石鉴定专家,动用全国民间古玉收藏力量,修编了《民间藏中国古玉全集》十篇,希望当下的玉石收藏市场能从无序走向规范,引导民间古玉收藏的健康发展。 今日民间收藏,人数众多,据故宫博物院不完全统计,目前民间收藏队伍已经达到6800万人,而玉器收藏者是其中数量最多的,将近2000万人。玉器自古以来就是权贵阶层用来祈求吉祥平安的稀有石材,今年7月,在江苏省盛产小龙虾的盱眙县,其大云山西汉王侯墓区出土了一件所谓的“金缕玉衣”及玉棺,这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界发现的第九件金缕玉衣—可见玉在当时实属稀有。 玉衣的起源,可追溯到东周,而玉石作为饰物的运用更早。当时一些贵族死后将玉石做成眉、眼、鼻、口形状覆盖于脸上,称为“覆面缀玉”。从战国末期到汉代,玉衣是贵族丧葬中等级最高的殓服,汉代人认为,玉是“山岳精英”,将金玉置于人的九窍,精气不外泄,尸骨不腐。在两汉时期,玉衣作为殓葬服饰尤为盛行。根据连缀玉片的材料来区分,有金缕玉衣、银缕玉衣和铜缕玉衣等,代表着死者的身份等级。《后汉书·礼仪志》记载:“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公主薨,皆令赠印玺、玉柙银缕;大贵人、长公主铜缕。”从东汉开始,“金缕玉衣”便只有皇帝才能使用。在考古现场发现,其金丝早已被抽离,“玉衣”却安然存在,考古人员研究后认定,并不是说明盗墓贼认为玉不值钱,而是在当时,玉并不是家家户户都有资格佩戴或拥有的,所以盗墓贼不把玉衣取走一方面因为沉重,而最大的可能性是他们根本不知道这是稀有的玉石材质。这种习俗一直到三国时期中原魏国才被曹丕废止。 随着开采技术及科技日益发达,玉不再是王室贵族才能拥有,不过,随着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玉始终是上至权贵下至庶民最为看重的家族宝贝,以前皇帝的大印必然是玉玺,普通百姓家,一块老玉可为代代相传的信物。北京奥运会是向全世界展现中国文化的窗口,其奖牌设计便融入了玉文化—“金镶玉”,充分说明了国人对玉的特殊情感及玉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在近阶段国际拍卖行所举办的诸多拍卖事件中,玉器领域的争夺战也是非常夺人眼球的。2008年12月举行的佳士得秋拍“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专场上,连创三个玉器世界纪录(玉制花瓶、玉制香炉、玉制茶壶),分别是清乾隆御制白玉雕穿花八吉祥盘龙纹双兽耳活环盖瓶拍得2530万港元、清乾隆御制白玉雕十二辰双喜纹活环奁拍得2082万港元、清十八世纪御制白玉雕菊花纹茶壶拍得722万港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