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没有想到,像《火星救援》这样大投资的科幻片,其实却是部喜剧。影片依托硬科幻的背景,讲述科学拯救一切的故事。被困在火星的男主角马克,依靠自己的科学知识艰难求生,并在科学的帮助下获救,回到了地球。 从《拯救大兵瑞恩》到《星际穿越》,一直到刚刚上映的《火星救援》,马特·达蒙一直在出演待拯救的人,连他自己都忍不住吐槽,被拯救的次数会不会有些太多。从剧情设置上,《火星救援》一开始就被描述为火星上的“鲁滨逊漂流记”。关于一个孤独的男人,独自在火星艰难求生的故事。而他能够活下去的原因,则是科学知识。借助科学,他造水,种土豆,并成功延续了生命。同样是因为科学,NASA的同事才能以最佳方法拯救他,最终实现影片的大团结局圆。 整部《火星救援》,实际都是在围绕着科学这件事讲故事,这也是影片最大的特色。以往的科幻电影里,科学不常是主角,就好像我们看《2001太空漫游》,或是《地心引力》,以及大多数以太空为背景的科幻惊悚片。即便角色同样拥有科学,在宇宙面前却是无比渺小,都非常脆弱。源自对未知宇宙的恐惧感,他一次次击败我们那脆弱的科学屏障,推动着剧情前进。只有到了《火星救援》,科学才真正成为主角,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借助科学,人类不再渺小,甚至可以战胜那未知宇宙,哪怕被困火星,仍可以求生,获救……这一切,当然是科学的功劳,而科学背后,则是人的力量。影片以这种方式,将故事重心放在了人身上。不再是信仰,也不是难以言说的神秘学,就是人类自己,通过自己的努力,拯救自己,征服世界。 根据小说改编的《火星救援》,小说原作者就是一位技术宅,所以,他才会考虑以这样一种方式去写火星求生的故事。原书中满是各种科学理论和算式,用以计算并实践男主在火星独自求生的种种可能。而随着拍摄的推进,NASA的加入之后,则在太空、航行等技术上给予了足够的指导,让这部影片可以更专业的讲一个科学相关的故事。 正因为科学元素的引入和发挥作用,才使得主人公始终保持乐观。因为拥有科学,他不惧怕被困火星,而是非常冷静的以科学指导自己求生。这也是影片与其他科幻片极大的不同,毕竟,在大多数推崇神秘学的科幻电影中,科学只是些背景,在那个神秘未知的世界里,人类的科学从来不值一提,就好像人类本身一样渺小脆弱。所以,这部《火星救援》则试图从科学角度给大众信心,让你们相信科学可能会带给我们的改变。甚至,有可能由此掀起一股对科学的热潮。当然,毕竟是科幻片,影片整体是按照科学的思路走的,但片中的科学或多或少也都存在一些不合理性,比如说如果能用塑料布和胶带解决一切,那还研制特殊材料的宇航服和密封舱干什么? 《火星救援》中的乐观精神,或是喜剧元素,使得影片没有之前很多科幻惊悚片的紧张与刺激,更像是一部日常的生活小品,只不过,他的故事发生在火星上。由之,也出现了一些质疑的声音,会有人认为影片太过于平淡,缺少紧张感。而对另一些观众来说,这独有的喜剧元素,反而成为他们喜欢本片的原因,因为这样会让片子更真实,更接地气。不再是神秘的未知世界,也没有高深的理论与思辨。而是由浅到深,很通俗的为大家科普一些知识,如何造水,如何种土豆,如何救援。虽然都是些很技术的话题,却能很生动的表现出来,而这,就都是导演的能力了。 而影片的成功,与马特·达蒙出色的表演同样密不可分。因为这是一个独自求生的故事,马特·达蒙的角色将会有大量独角戏的时间。自己给自己做手术时的痛苦,一个人不停的排遣寂寞与讲那些笑话,以及最终即将获救时的紧张与激动。达蒙以其生动的表演,进一步深化了这个角色,让这个角色变得更真实,更可信。 同时,作为当代最知名的导演之一,老导演雷德利·斯科特在科幻电影领域一向颇有建树,其一手打造的《异形》系列,更是影史公认的经典科幻惊悚片。不过,在《火星救援》里,他却完全变换了风格,试图以硬科幻为背景,讲一个轻松有趣的故事。虽然风格大变,却同样游刃有余,北美票房大卖,让影片成为他职业生涯票房最高的一部电影,而媒体口碑也相当不错,同样是他近几年评价最好的一部影片。 另外,他下一部又要重回科幻惊悚片了,待启动的“异形”前传《异形:契约》2017年就要上映了。不知,届时又会表现如何呢? 文/桃桃林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