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佛韵” 笔者身边的艺术家有很多佛教信奉者,他们通常会去静业寺和大兴善寺唐代就存在的至今依然兴盛的寺院。可以说,佛教文化贯穿了中国帝国统治的重要时代,作为历代都城西安,留下了大量的遗存,并将信仰延续至今。 要看佛造像完整的宗教艺术史和雕塑史,去西安博物院。而看造像碑和大型单体造像,则要到碑林博物馆。在碑林的新石刻艺术馆中,常设展是名为“长安佛韵”的佛造像展区,以长安地区的造像为主题,展馆弥漫神秘温柔庄严气氛。“展览分了两个部分,众生祈愿造像碑区和宝相千颜单体造像区。其中单体造像区又细分为安国寺区、单体造像佛头区和大像区。 ”碑林博物馆研究员杨兵老师做导览时这样介绍,同时他解释了和西安博物馆佛造像展的区别:“西安博物院是完全按照文物的时代顺序来排布的。我们是按照专题的结构来设置整个展览的顺序。在这样结构前提下,又以时代的顺序作为另外一个线索把文物传达起来。从展览的结构上是有区别的。但是内容的性质大体相当。” 这里简单介绍下碑林博物馆的新石刻艺术馆。以收藏从北魏到隋唐这一时期长安地区所出土的佛教造像为主,所以这个展览主题明确,叫做“长安佛韵”。这个展览馆于 2009 年底竣工,2010年5月18日正式对外开放。展览面积 1800 平米,展出文物 151件 ,其中佛教造像149件。整个石刻馆分为展区、临展区、控制区三层。建筑风格古朴、色调高雅、气势恢宏。陈列展品体量大、种类丰富、级别高。另外,新颖的陈列运用了先进的灯光照明技术让游客有视觉的享受,运用了高科技的防震技术确保了文物的安全。并且在2011年5月18日,长安佛韵展览获得了全国十大精品陈列“精品奖”的殊荣。并且这个建筑还获得了鲁班奖的荣誉。 简述佛教史 佛教在两汉时期传入,南北朝时期的到发展,隋唐发展到鼎盛。其中多数宗派创立于长安皇家寺院。而且隋文帝十分尚佛,唐朝又是一个兼容并包的王朝,所以在陕西出土的佛教文物十分珍贵,数量也很多。隋文帝杨坚是北周的外戚,北周武帝宇文邕以平天下为己任,连年征战,社会动荡不安,利用禁佛灭佛来充实赋税和兵员,引起社会和民众不满。杨坚顺应时势,代周自立,以佛门弟子自居,用佛教精神同一国家。杨坚以外戚身份代周自立可谓“名不正言不顺”,但佛教平等和宽容的精神为其政治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隋立之初,便恢复了佛教的合法地位。与隋不同,唐初,为提高李氏家族的门第和抑制隋以来影响力迅速膨胀的佛教,李氏确定了“道先释后”的政策,强行把佛教地位排在道教之后。高宗后期此政策开始衰弱。武则天时,佛教势力在朝政变革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又被排在道教之前大兴佛教。玄宗时,对佛教发展又有所抑制,但是“安史之乱”中,佛教势力效忠王室,参与了“平叛”,所以,肃宗、代宗时期,佛教地位急剧提高。直至武宗时下令灭佛。武宗死后宣宗继位立即废除禁佛政策。之后在唐懿宗迎佛骨时又达到了高潮。所以说在连年战乱的时代,百姓们寻求精神的寄托,所以在南北朝时期佛教得到了发展。 第一部分:造像碑,佛道合一的主题特点 展览以造像碑开启,杨兵老师介绍这一部分是“多从陕西地区的渭北平原搜集来,这批造像碑佛道合一的主题特点特别突出。” 造像碑大体分为三种形式,一种是通碑四面雕为排列整齐的小型佛像,千篇一律,少有变化。这种形式称为“千佛碑”;另一种则是在碑的前后两面各雕出二层或三层的佛龛,龛中雕出一佛二菩萨或一佛二弟子二菩萨,龛楣雕有飞天妓乐及帷幕等;第三种形式是全碑仅雕为一龛,龛中雕刻一佛二菩萨,菩萨脚边雕有护法狮子。这一类造像,多为在龛上层雕出供养人和供物,左右还多有文字题记等。 杨兵老师同时介绍:碑林所藏造像碑多为家族、个人和宗教信仰组织,社邑出资雕立,或者是几种形式混合供养,如北魏的邑子六十人造像碑、田良宽造像碑。碑上佛龛布局和排列也有两种风格:一种是碑正反面中部开一大龛,另一种为碑面除主龛外,还凿刻多个辅龛,主龛各辅龛排列整齐,如北魏的朱辅伯造像碑和朱黑奴造像碑等。 第二部分:宝相千颜单体造像区 本区又细分为安国寺区、单体造像佛头区和大像区。 A《安国寺造像》 安国寺源于唐睿宗。 景云元年(710),唐睿宗李旦将朱雀街东占长乐坊大半的宅邸舍立为安国寺,因他与太平公主诛权臣张宗昌兄弟有功,受封安国相王,故名安国;经数次营建,山池花木相映成趣,别院屋舍回环相连,殿堂楼阁庞然耸立于皇城以东,人称大安国寺。其中的大方丈、律疏院、红楼院、楞伽院因名僧居住,与皇室往来,遐尔闻名。唐睿宗年少时好学,其柔弱性情与佛学一触即合。安国寺是皇家官寺,大德时至,有律学名僧崇业,挺拔刚毅,延请至安国寺,并于承明殿为唐睿宗授菩萨戒。藏用律师研习律文,循其奥妙,唐德宗时,于安国寺开讲律法,僧俗敬重,后应诏充临坛首席,广度弟子。《四分律》在北方大兴,京城律学因传承不一,渐起争执,终至出现“新佥定律疏”之盛举。 大唐王朝的文功武治为后人称颂不已,而佛教的鼎盛又给它增添了几许神秘色彩;就建寺度僧来说,隋代已煌然可观,唐朝则有过之而无不及。长安的皇亲贵戚于诸坊舍宅捐地,建寺请僧,祈为功德。宋人宋敏求撰《长安志》所载的京城功德寺有53所,唐立32所。 B单体造像佛头区和小型造像区 许多精美的单体造像及佛头不是十分完整,是因为在中国历史上有过四次毁佛灭佛运动。我们也称为“三武一宗”灭佛。分别是北魏太武拓跋焘太 平真君五年( 444 年);北周武帝宇文邕建德三年( 574 年);唐武宗李炎会昌五年( 845 年);后周世柴荣显德二年( 955 年)。历史上的灭佛运动造成今天我们眼前这些造像的残缺不全。 佛教初入中土,寺院由布施而得到的财产在当时为寺院集体所有,主要用于维持僧人的日常生活和佛事活动,后来随着寺院财产的不断私有化和富有僧人的出现,寺院地主经济才最终形成。 寺院地主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一个组成部分,寺院地主经济是添加了佛的风韵的封建地主经济,但它的高速发展却给世俗社会的地主阶级增加了现实中的竞争机制,也给国家经济造成了一定的伤害。而封建国家又是由世俗地主们建立和把持的,经济利益关乎根本,所以当佛教势力严重威胁其根本利益时,作为世俗地主的总代表--皇帝,为维护自己的根本利益不得不对佛教痛下杀手锏。 C大像区 “长安佛韵”的“大像区”是最后一个展区,令人十分震撼。展出的这十九尊造像身形都非常高大。这区共收藏菩萨像 6 尊,佛像 13 尊。 结束语:“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时代已逝,这些精美的佛造像遗存昭示着信仰的温柔,神秘和庄严,以及坚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