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

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电影票房、电视剧排行榜、电视剧大全、bt天堂、bt搜索、bt之家、迅雷电影下载、免费电影、高清电影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观点 >

重戏曲批评·凸显现代性·服务性保护——由地方戏曲传统剧目复排引发的几点思考

http://www.newdu.com 2018-04-30 中国艺术报 萧忠伟 参加讨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地方戏曲的传承与发展也要体现出新气象、新风貌。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方针指引之下,地方戏曲在追求自身现代性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自身优秀传统的深入挖掘与坚守,通过对地方戏曲优秀传统剧目的复排也可以凸显和发掘现代性。这里结合辽宁省第十届艺术节地方戏曲演出并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海城喇叭戏为例,以其传统剧目复排为切入点,对地方戏曲的创新性发展谈几点思考。
    戏曲批评应引领大众对地方戏曲的价值认同
    在谈传统剧目复排之前,我想先浅谈一下戏曲批评问题,也是郁结于心的一点思考。在辽宁省第十届艺术节上,地方戏曲竞演单元中包括辽剧、海城喇叭戏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辽宁地方戏曲剧种纷纷亮相,这样的单元设置在历届艺术节上也属首次,也凸显省里对地方戏曲的重视。对于剧目的舞台呈现,观众与专家的审美评价也都褒贬不一,但普遍表现出对剧种本身认知上的陌生。以辽宁鞍山为例,鞍山推出了海城喇叭戏现代剧目《孝顺媳妇》,这是继十年前在辽宁省第六届艺术节上推出《跷中情》后,又一部具有辽宁地域文化特色的大型海城喇叭戏。尽管存在瑕疵,但对于处在逆境中不断寻求如何发展的辽宁地方戏曲海城喇叭戏来讲,应是值得称道的。在各地方戏曲院团转企改制后,人才结构和院团运营管理基本都处于摸索的时期,当地海城喇叭戏剧团能够克服诸多困难,以最强的演员阵容,力求为全省观众呈现出所能展示的最高的舞台表演水准,他们做到了问心无愧。
    由于自己的工作主要是围绕海城喇叭戏开展的,田野调查采访数十位海城喇叭戏老艺人,每年参与组织喇叭戏剧团深入乡村、校园和社区演出达几十场,我把自己定位为地方戏曲的工作者,因而我对海城喇叭戏这个地方戏曲有很深的感情。看了二十余年的舞台戏剧,经历了五届辽宁省艺术节,作为理论研究者,习惯了以挑剔的目光去审视我所看到的每一台戏,接触喇叭戏之后,我对辽宁地方戏曲有了更深的了解,对它们每一个地方戏曲剧种都报以更大的同情心。对待每一部呈现在舞台上的地方戏曲剧目,我们不应仅仅是简单地从“故事性”上判断是好或者不好,应该以真诚的宽容之心去引领社会公众对地方戏曲的价值认同。作为辽宁地方戏曲的小戏剧种,海城喇叭戏及其他小戏剧种与京剧、评剧等大戏剧种是有区别的,如果我们把对大戏的惯性认知去想当然地套用这些地方小戏剧种是不公平的,就会无形中忽视对地方戏曲剧种整体的个性与特点的把握,必然会导致地方戏曲审美上的主观偏离。
    地方戏曲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像辽剧、阜新蒙古剧、海城喇叭戏等这些地方戏曲是辽宁这块土地上民风民俗的重要载体,它们的价值有必要在学术界形成广泛的认知,并形成基本的共识,促成更高的层面对地方戏曲的价值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与判断。因此,就要求我们的戏曲批评者要具备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涵养,站在更高的视角,不仅仅停留在戏剧层面,还应从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等方面去审视地方戏曲,我们在运用戏曲批评一针见血指出剧目本身存在问题的同时,更要体现出专业精神。甚至有必要主动参与到那些陌生的地方戏曲的创作实践中,真正做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才会让我们的戏曲批评有的放矢,从而走出思维的局限,在唱腔音乐、程式化表演、舞台的虚实结合等方面提出更多有价值的意见,而不是过分纠结于地方戏曲剧本的文学性,重新审视这些以演员为主体的极具地域文化价值的辽宁地方戏曲艺术。
    我们的戏曲批评应关照地方戏曲的文化传统,生存的文化土壤,发展流变的历程。每个在舞台上所呈现的地方戏曲必然是独特的唯一的,有着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也符合当地民众审美需要,因此我们批评者不能忽视地方戏曲传承的独特性。或许我们的戏曲批评已从戏曲的音乐性过渡到戏剧性,但当下还应考虑从地方传统戏曲保护的角度去关注地方戏曲剧种本身所附加的传承性和濒危性,这样或许才构成对地方戏曲的舞台呈现与剧种本身的整体性客观准确的评价,也会让大众对地方戏曲的价值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传统剧目复排凸显的现代性
    地方戏曲在现代社会面临着传承和发展两个问题。地方戏曲的传承靠的是传承人,戏以人传,传承人是地方戏曲传承保护的主体,要讲究“活态传承”,有人、有戏,才能够传承。地方戏曲中经典的传统剧目并非始终是陈旧的,这些传统剧目经过传承人的重新打磨和创新性发展必然具有现代性。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辽宁鞍山在抢救、挖掘传统濒危的地方剧种海城喇叭戏方面进行了积极的试验性探索,克服诸多现实困难开展了对海城喇叭戏传统剧目的复排工作,并已成功复排了海城喇叭戏《王婆骂鸡》《梁赛金擀面》《墙头记》《小放牛》等多部经典传统剧目。在复排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对海城喇叭戏现有的人才队伍资源进行了充分整合,把这些传统剧目的艺术水准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复排海城喇叭戏传统剧目,其实质就是抢救和挖掘海城喇叭戏,把海城喇叭戏优秀的传统剧目重新立在舞台上,就是对海城喇叭戏这个遗产项目本身的一种传承,也是对海城喇叭戏作为一个地方戏曲剧种文化传统的继承。那些留存下来的海城喇叭戏传统剧目,都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排演的剧目,直至今日成为海城喇叭戏的保留剧目。这些优秀的传统剧目不能丢,它们是离海城喇叭戏戏曲本体最为接近的一批剧目,在唱腔音乐、剧目文本和程式表演上都体现着海城喇叭戏的本源,也是海城喇叭戏地域风格最直接、最集中、最深刻的体现。对这些海城喇叭戏的传统剧目要有守持之道,心怀敬畏去开掘,去汲取营养。复排、打磨海城喇叭戏的传统剧目,并使其成为精品剧目,既是对这些剧目的继承,也是对海城喇叭戏传统的继承。以传统海城喇叭戏作为基础和范本,不是复制而是精雕细刻,演员通过学习传统剧目的戏曲程式动作打好基本功,不断加强海城喇叭戏独特的唱腔训练,从而提升他们的艺术素养和舞台表演的技巧。
    此外,传统剧目复排也会彰显经典剧目的现代性。这样的现代性,首先,表现为创新性。传统剧目复排要求的是最大限度地恢复传统剧目的原貌,力求做到“修旧如旧”。但,传承也意味着创新。由于地方戏曲知名老艺人先后离世或逐渐老去,舞台上地方戏曲的经典剧目,已无法再由老一辈艺人去表演,只能由年轻的传承人去重新演绎。复排过程之中,代表性传承人在结合地方戏曲剧种特点的同时,必然依照自身的舞台经验和表演技巧,对复排剧目进行必要的修改,这样的复排无形中就会体现出传统剧目的创新性。其次剧目情节的现代性。复排的地方戏曲传统经典剧目就其戏剧情节而言,把仁、义、礼、智、信、忠、孝等儒家思想作为传统戏曲的价值观念,在当代仍具有永恒的价值。那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贴近生活、接地气、积极向上,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优秀传统地方戏曲作品,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过时。例如:复排的海城喇叭戏传统剧目《墙头记》,宣扬的就是百善孝为先的传统思想,鼓励人们更好地孝敬父母,讲究孝道,使得中华传统美德通过戏曲作品代代相传。
    地方戏曲的民间传承及服务性保护
    当前,不少地方戏曲还面临着传播范围小、观众数量少的问题,这就需要把珍贵的地方戏曲推荐给民众,让它活在民间,做到还戏于民。
    保护地方戏曲艺术,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当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责任与义务。地方戏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完全可以将其放在公共文化服务中进行“活态”传承和“服务性”保护。这里所说的“服务性”保护即地方戏曲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表现样式,应将其纳入到政府文化部门开展的文化惠民服务之中,为基层的民众提供鲜活具有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
    在地方戏曲的保护中,我们应注重以民族传统节日为载体,结合文化惠民工程持续开展“我们的节日”地方戏曲“进社区、进校园、进乡村”活动,打造地方戏曲流动服务的展演平台,把地方戏曲保护和群众性文化活动结合起来,既丰富了当地基层民众的公共文化生活,也为地方戏曲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活态保护和传承方式。还以鞍山为例,当地相关文化部门协调各方把复排的多部海城喇叭戏传统经典剧目,先后安排在鞍山电视台“走遍鞍山”和“纪录钢都”栏目播出,特别是在近两年的鞍山新春文化惠民演出季期间,海城喇叭戏作为地方戏曲的唯一代表在鞍山电视台连续循环播出十余次,类似这样的地方戏曲展播在辽宁全省范围内也是非常少见的。可以说,复排的海城喇叭戏传统剧目在剧种主要流行区域鞍山的宣传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传统戏曲借力现代传媒很好地宣传了自己,鞍山老百姓足不出户就欣赏到了原汁原味的“家乡戏”,海城喇叭戏也不知不觉间在他们心中埋下了传承的种子。
    海城喇叭戏作为一个辽宁省濒危的地方戏曲剧种,也是在辽宁现存的几个新兴地方戏曲剧种中,唯一一个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是珍稀而又难得的地方戏曲剧种。海城喇叭戏和其他地方戏曲一样,始终处于发展的困境之中,有人、有戏,需要的是更大的平台,需要的是更多的观众群体。对海城喇叭戏的保护不能止于传统剧目复排,那就把对一个地方戏曲的传承简单化了,应结合时代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同时有所创新,并使其创造性地转化为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艺术产品。
    2017年,辽宁省文化厅注意到海城喇叭戏作为辽宁地方戏曲的代表在传统剧目复排上所呈现出的良好发展态势,积极引导并大力支持海城喇叭戏进行全省巡演,这是近二十余年在辽宁地方戏曲中唯一一个得到这样机会的地方小戏剧种。不为新奇而求变,海城喇叭戏复排剧目的全省巡演并不是突发奇想,更多的是基于海城喇叭戏项目自身宣传推广的需要,何况海城喇叭戏是辽宁省自己的地方戏曲,也是辽宁珍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因此需要在更大范围内让辽宁百姓认识它,熟悉它,并逐渐爱上它。此次海城喇叭戏复排剧目的全省巡演从当年6月底开始,一直持续到当年年底,先后在沈阳、大连、鞍山、营口、抚顺等市地进行了二十余场演出,观众达万余人,打造出了海城喇叭戏优秀传统剧目全省巡演的活动品牌,有力提升了海城喇叭戏在全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巡演活动不仅锻炼了海城喇叭戏传承队伍,宣传了辽宁地方戏曲剧种,也为今后辽宁地方戏曲的创作与表演积累了有益经验,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省内民众对于地方传统戏曲的保护意识,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海城喇叭戏犹如山野中的小花,在顽强地生长并尽情地绽放着,希望那不隔音、不隔语、更不隔心的海城喇叭戏,能够长久地在辽宁这片土地上存在下去,成为流淌在我们血脉里那股暖暖的浓浓的乡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我们应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文化发展方针,高扬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旗帜,时刻彰显一名地方戏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影评
剧评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