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钰坤、德格娜、张大磊、周子阳等内蒙古籍青年导演先后推出《心迷宫》《告别》《八月》《老兽》等佳作—— 内蒙古电影何以迎来“新浪潮” 近年来,由内蒙古籍青年导演执导的《心迷宫》《告别》《八月》《老兽》等一批优秀影片先后荣获中国电影金鸡奖、台湾电影金马奖和东京电影节亚洲未来单元最佳影片奖等国内外大奖,受到业界和观众的广泛认可。忻钰坤、德格娜、张大磊、周子阳等一批内蒙古籍青年导演的迅速成长,助推了中国电影新力量的崛起,成为中国电影界值得关注的“内蒙古现象”。甚至有业内人士指出,内蒙古电影的“新浪潮”已经到来。 将镜头对准现实生活中的小人物 “他们没有一味迎合市场热点,而是将镜头对准现实生活中的小人物,去发掘普通人身上的感人故事,真实而深刻。他们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不盲从好莱坞的创作模式,以自己对生活的认识为基础创作影片。他们还十分擅长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作品直击人心,令人感动。”在近日由中国影协指导,内蒙古影协和《电影艺术》编辑部联合主办的“内蒙古籍青年导演作品研讨会”上,中国影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张宏如是总结内蒙古籍青年导演的创作特点。 “我们就像内蒙古草原上抗旱、耐寒的植物一样,性格大都十分坚韧。”《老兽》导演周子阳说,内蒙古籍青年电影人更愿意扎根在内蒙古的土地上,坚守自己的艺术本真。“我们目睹了人性在时代洪流中发生的巨大变化,并将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融入作品之中。”周子阳表示,内蒙古电影曾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迎来一次高峰,当时的创作核心力量麦丽丝、张建华等老一代电影人,如今仍在倾尽心力地扶持和帮助当代内蒙古籍青年电影人。“两代内蒙古籍电影人的创作风格既有传承,也各具特色。上一代导演的作品普遍更具草原气质和民族风格,而我们这一代的创作则更偏向于现实主义和文艺气质。”周子阳总结道。 因执导口碑之作《心迷宫》《暴裂无声》而成为炙手可热的新生代导演的忻钰坤也认为,当代内蒙古籍青年导演的创作,受到了老一代的深刻影响。“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内蒙古草原造就了我们的性格,外表粗犷豪放、内心坚韧细腻。也正是得益于这种普遍性格,我们才能够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坚持自己的初心,勇于为了实现艺术梦想而不断努力。”忻钰坤表示,内蒙古籍青年导演最可贵之处在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无论题材、类型还是叙事手法,都具有强烈的个性,体现了每个人不同的艺术追求。”他认为,与上一代相比,当代内蒙古籍青年导演在民族题材电影创作方面还有所欠缺,这是自己未来努力的方向。 展现普通人的情感阵痛与精神裂变 中国影协电影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著名编剧张思涛指出,几位创作活跃的内蒙古籍青年电影人大多集编剧和导演于一身,这一方面更能保证作品主题与风格的统一,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保持制作层面的独立性。“这批导演的作品风格多样,普遍具有可贵的艺术创新精神。例如《心迷宫》采用了典型的戏剧化手法巧妙结构故事,充分发挥误会、巧合、平行蒙太奇等戏剧技巧,将几对互不相干的人物交织在一起,描绘了大时代中小人物的生活与内心矛盾;《八月》《告别》则是散文诗风格的影片,真实展现了当代社会生活的原生态,在发现生活的基础上展示生活、思考生活。”张思涛认为,无论创作戏剧式的影片还是散文式的影片,内蒙古籍青年导演尊重艺术规律、坚守艺术底线、展现艺术个性的品格,十分值得尊重。 “与擅长表现荡气回肠的史诗式电影的老一代内蒙古籍导演不同,新一代内蒙古籍青年导演更擅长展示生存的意义、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本质,在影片中进行精神叙事和灵魂叙事,提升了内蒙古电影的美学高度。”著名编剧赵葆华举例说明:《告别》从小入口切进大叙事,传递出温暖人心的人文关怀,而《八月》《心迷宫》《老兽》等影片同样从外部展示走向内心叙事,对社会生活进行了深入的精神书写。“这批内蒙古籍青年导演基于自己真实的生活经历,在尊重时代、尊重艺术、尊重观众的基础上,于作品中展现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普通人的情感阵痛与精神裂变,真诚地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的坚守和对精神的守望。” 电影《老兽》让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王海洲印象深刻。“影片以个人叙事代替宏大叙事,探究了曾经跨越式发展的鄂尔多斯在经济放缓后人与社会的复杂关系,具有一种直面现实的勇气。”王海洲认为,内蒙古籍青年导演普遍热衷于表现现实生活,又不满足止步于“生活流”的创作风格,“他们通过自己的艺术探索,将大时代中人类复杂而隐秘的内心世界展示给观众,这无疑是更加触动人心的创作方式。”此外,王海洲认为内蒙古籍青年导演的影片不似前辈的作品那样悲壮,风格大多较为忧郁,通常在感伤的情绪中思考人与历史、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例如《老兽》的主人公老杨不仅被社会所抛弃,也被家庭所抛弃,影片中的每一个人都受到了或多或少的伤害;而《心迷宫》虽然呈现出犯罪片的类型风格,但本质上仍是在探讨父子关系,片中父子二人为了实现有效的沟通,付出了极为惨痛的代价。” 内蒙古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宇表示,希望未来内蒙古籍青年导演能够继续坚守艺术理想,更多地将镜头对准人民,把人民作为创作的主体和主题,用影像记录伟大的时代,用光影展现百姓的人生。“希望他们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艺术造诣,顺应当前电影发展的潮流和市场、产业的变化,把握观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审美需求,创作出更多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具有浓郁内蒙古文化风格和特色的电影艺术精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