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我一直在研究公共艺术,公共艺术是城市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是城市文化最直观的载体。但是通常大家都认为公共艺术只是物理化的呈现,这完全是对公共艺术的误读。在今天,中国有超过130所大学设有公共艺术相关专业,但其中真正了解公共艺术内涵和外延的并不多。公共艺术非常强调文化的自我生长,它也可以培育公共审美和创新精神。很多人都认为公共艺术是妥协的艺术,这也是一种误读。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共艺术担当了发扬现代精神的重任,要颠覆固有的价值观和偏见。也有很多人会觉得公共艺术只是对城市的装点或者是美化,我认为这也是误读。其实城市公共艺术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未来的问题,比如在台湾公共艺术法案中,甚至专门拿出钱来,做一个名叫“小学生的窗口”的课题,小学生看到他们家窗外的样子,决定了他们未来的审美。我们的小学生从小看得更多的是防盗栏,孩子的审美怎么能提升?日本著名艺术家南条史生说,无论从建筑、城市规划还是艺术的角度来看,时代正逐渐将注意力转向公共艺术。这值得我们深思。 (在近日举办的“云论坛:自古——文化的前世今生”论坛中,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院长王中发表了如上观点。本报记者张璐整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