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史的开端是美学研究领域学理性建构的基点,也是美学演变的逻辑起点。关于中国美学史开端问题的探讨,一直是美学史研究的重要关注点。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中国美学史写作...
内容提要:长期以来,学术界多将孙楷第“宋元以来之戏文杂剧出于傀儡戏影戏”的观点,理解为是在谈戏曲“表演”的来源问题。本文认为,孙楷第《近世戏曲的唱演形式出自傀儡戏...
《民族艺术研究》2017年第4期发表李杨、熊莹文章《传统与创新之间:苏绣的传承、保护与产业发展研究》。苏绣以多变的针法、精美的绣工和丰富多样的形态而著称,是文化古城苏州...
【作者简介】[美]杰森·斯奎尔,美国南加州大学电影艺术学院教授,他主编的《电影商业经》(国际版第三版)由北京电影学院和中国电影出版社共同出版,该书也有日本、西班牙和英文...
戏曲的写意性与电影的写实性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前者要求以程式化的载歌载舞的丰富表现、虚拟化的砌末,艺术地反映生活;后者则以生活化的言行举止、逼真的道具布景,模仿...
《民族艺术研究》2017年第4期发表朱星辰文章《印度电影导演蒂帕·梅塔电影研究》。作为当代优秀的印度电影女性导演,蒂帕·梅塔的作品关乎政治、历史、民族、文化、宗教,充满了...
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后,先后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和《虎门条约》。据此,1843年11月17日,上海被迫开埠。根据1845年11月29日《上海土地章程》,英、法、美...
《民族艺术研究》2017年第4期发表孙发成文章《“非遗”传承人群的“再教育”问题反思——以文化部“‘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为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依赖于...
当代艺术的反故事化倾向,早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1952年,无声音乐《4分33秒》在纽约一座半露天音乐厅初演,这部被称作“四分半钟的寂静”的乐曲,堪称先锋音乐的颠峰之作,开启...
《民族艺术研究》2017年第4期发表王永军、刘波文章《云南文山红岩洞岩画研究》。作为早期人类的文化遗存,文山红岩洞岩画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在考古发掘相对较少的情况下,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