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艺术研究》2017年第4期发表董宸文章《阐释人类学方法在民族音乐学中的运用》。音乐民族志书写作的方法范式与民族志方法论的发展息息相关,伴随格尔兹“阐释人类学”和后...
当前,网络文化传播方式已逐渐成为文化传播的主流方式,其快捷、海量、共享等特点极大地提高了文化的传播速度和效率,成为人民群众获取信息和文化消费的主要途径。然而,网络...
作为少数民族神话可持续存在的生命原力,传承本身就是具有民俗属性的传统:在哪里由谁使用何种方式传授何种内容,又由谁来继承,皆具有稳定性、周期性和模式性(民俗模式的)...
究竟何谓“工匠精神”?学界认为,“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作为一种优秀...
中国画论强调画品优劣关乎人品之高下,正如北宋郭若虚所云“窃观自古奇迹,多是轩冕才贤,岩穴上士,依仁游艺;探颐钩深,高雅之情,一寄于画。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
去年诺贝尔文学奖被一位流行歌者鲍勃·迪伦摘得,引起轩然大波。喧嚣之后,我们需要冷静下来分析,一个歌手获文学奖意味着什么?尤其是给中国的文学艺术界带来怎样的启示?笔...
傅谨教授在《20世纪中国戏剧史的对象与方法》一文中提出,20世纪的中国戏剧史研究在对象与方法上存在严重缺陷,国剧(传统戏剧)长期被“有意识的忽视”,戏剧史研究和书写只停...
《民族艺术研究》2017年第4期发表系列专题文章《传统戏曲的现代转化》。“传统戏曲的现代转化”专题目录如下: 1.当代戏曲的现代性追求 \ 李 伟 2.由写实到表现:戏曲现代戏中萌动...
在我对古代名画家的认识中,边寿民可谓是较早的一位。犹记20世纪60年代末,曾与胞兄一起到陈宝琛之侄陈贞璧先生家中拜访,其府上收藏古代名迹甚多,且多来自陈宝琛隐退后在螺洲...
美学史的开端是美学研究领域学理性建构的基点,也是美学演变的逻辑起点。关于中国美学史开端问题的探讨,一直是美学史研究的重要关注点。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中国美学史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