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宫廷讌乐舞研究
时间:2024/11/28 06:11:06 来源:《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作者:刘凤学 点击:次
内容提要:唐朝(618-907)宫廷讌乐舞研究始于1957年,其主要目的是为寻找失去的舞迹重建唐乐舞文明。本篇论文旨在研究唐宫廷讌乐舞形成的历史因素、文化背景,并依据唐传日本之古乐舞谱,重建唐大曲《春莺啭》。据此实例,以拉邦舞谱书写记录全舞,以现代科技录制影像。透过文献,再以拉邦及刘凤学动作分析语汇,描述舞者身体“型”之塑造、动作内在企图、动作质感、空间结构等舞蹈元素中所展现的文化内涵。综合以上各项文献,建立新的舞蹈文本,提供研究案例参考。 关 键 词:讌乐/大曲/春莺啭/拉邦舞谱/拉邦动作分析/雅乐 作者简介:刘凤学,女,博士,台湾师范大学名誉教授,台北新古典舞团创办人暨艺术总监,主要研究领域:唐乐舞研究及重建、儒家舞蹈研究及重建、台湾原住民舞蹈研究及创作。 讌乐舞是在国家庄严的庆典及宫廷正式的讌会或娱乐场合中呈现的一种表演艺术。唐朝的讌乐舞始自第三世纪,经过约四百年的文化激荡,由佛教文化、伊斯兰文化、中亚地区文化及中国本土道教文化与儒家思维相融合,在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礼的制约下,形成的艺术瑰宝。 根据文献记载,盛唐时代在宫中表演之大曲有46首[1]。但是由于安禄山(公元703-757)及史思明(公元703-761)于公元755-763年间,叛变称帝,历经八年内战,皇宫沦陷,乐舞文献被毁,专业乐舞人才流离失所。待复国后,宫廷讌乐渐趋式微,以至失传,仅有乐舞名、乐器名、乐制名散见于历史文献及诗词中。所幸在盛唐时代基于政治、文化因素,使这份人类文化财产得以传播至日、韩等国。 日本于第七世纪至第九世纪期间,曾经派遣十九次文化使节团,其中有学者吉備真備(693-775)及粟田真人(?~719)[2],名舞蹈家尾张连浜主(733~848)[3],琵琶专家藤原贞敏(807~867)[3]等人在长安研习唐讌乐舞并携回日本,传承至今。部分讌乐也经由韩国传入日本。又由林邑僧侣佛哲及婆罗门僧正二人于公元736年将部分讌乐传入日本。日本政府于701年,依据大宝令设置“雅乐寮”(Gagaku no tsukasa)[4]负责保存演奏日本传统乐舞及唐讌乐(被称为左舞),由韩国输入之乐舞被称为右舞。日本将这些一千四百多年前的文化财产保存至今,而且在近半个世纪以来,除定期对外公演外,并开放文献供学者专家研究。 本研究采用历史文献学、人类文化学、音乐学、舞蹈学、图像学、诗学、美学、符号学及田野调查研究方法。唐讌乐舞有大、中、小曲之分,本研究仅限于讌乐舞之文化历史及大曲《春莺啭》。 一、与唐讌乐舞研究相关的语词解释 大曲:是一种包括诗、歌、乐曲与舞蹈综合性的表演艺术。它的历史发展相当悠久,自汉朝(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时代,即有“相合大曲”和“清商大曲”之曲名出现于文献。唐玄宗(公元712-755)时代,是“大曲”的鼎盛时期。该时期之“大曲”一部分沿袭南北朝(公元420-589)及隋朝(公元581-618),一部分系玄宗时代新的创作。公元755年之后,边疆大吏经常进献乐曲,规模或有扩大,但其体裁与玄宗时代之“大曲”相同。根据保存于日本之舞谱及乐谱分析,凡“大曲”之结构必有序、破、急三个主要乐章,间或有其他标题段落出现,如大曲《春莺啭》之结构即由游声、序、飒踏、入破、鸟声、急声六个乐章所组成,各乐章速度不一,游声及序速度较慢,破与急较快。这也是大曲的特征之一。 拉邦舞谱:拉邦舞谱是一种记录动作的符号;可以记录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动作方向、动作水平及动作进行瞬间与前三项因素有关的时间。此记录符号与方法是由鲁道夫·拉邦(Rudolf Von Laban 1879—1958)于1928年出版《书写的舞蹈》(Schrifttanz)一书中所提出,后由其学生Albrecht Knust(1896—1978)及Ann Hutchinson经过多年的研究、实验并加以补充,始得以应用于记录舞蹈及其他领域之人体研究、生物行为。目前,此记录法已被专业人士公认为具高度科学性动作记录体系,并广泛应用于舞蹈、运动、心理、医疗等领域。 拉邦动作分析:拉邦动作分析是一种有系统的符号,用以分析动作,透过观察分析描述动作的“质”,分析动作者如何动?动的质是快、慢、强、弱?如何开始动?如何进行?换言之,就是分析动作的时间、空间、重力与力流。此一系统方法也是由拉邦首创,在他的著作《施力》(1974年出版)一书中曾详述其理念。 半个世纪以来西方舞蹈学者将此系统发展及应用于不同领域,如Irmgard Barfenieff将其发展成为系统化的理论与方法,用之于舞蹈治疗。Marion North(拉邦舞蹈学院院长、创办人)完成了一部以拉邦分析法《透过动作评估人格》的巨著(1972出版)。 雅乐:在中国是指儒家祭祀天地、山川、先贤、祖先,及诸侯来朝、签盟等大典仪式中所奉行的文舞或武舞。当唐朝宫廷讌乐舞传入日本后,日本人将讌乐舞称为雅乐(Gagaku)或舞乐(Bugaku)。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从考古学视角研究中国古代舞蹈史
- 下一篇:舞蹈艺术评论当前面临的具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