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剧,如何面对新儿童
时间:2025/09/17 06:09:18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作者:陶庆梅 点击:次
持续3个月的第六届“圆梦中国·春苗行动”北京市优秀少儿题材舞台剧目展演刚刚落下了帷幕。从5月到8月,由北京市文化局主办的此次活动用心遴选了22台优秀少儿题材舞台剧,共演出44场,陪伴北京城里的大小观众,度过了一个快乐的暑期。 今年是“春苗行动”走过的第6个年头,在过去的6年里,“春苗行动”一直秉持着通过更多优质作品来推动儿童剧良性发展的理念,不断鼓励更多的艺术创作者将目光投向儿童群体,为小朋友献上更好的艺术作品。本届“春苗行动”中,不仅入选作品的艺术门类涵盖广泛,且演出团体多元多样、演出场地丰富、创作内容大胆革新,有的故事予人以成长感悟,有的作品视觉效果让人难忘……除了带给人们感动和欢乐,还留下了很多关于如何发展儿童剧的思考。 为此,本届“春苗行动”也特邀了专家观剧团进行观摩,并在此分享专家的感悟和思考。 这些年来“春苗行动”一直坚持多剧目种类、多元制作主体的思路,而第六届“圆梦中国·春苗行动”北京市优秀少儿题材舞台剧目展演,则呈现出更为开放的姿态。本届“春苗行动”中共有22台剧目入围,其中,国有院团演出剧目8台、民营院团演出剧目9台、国外院团演出剧目5台。而在国有院团的演出剧目中,既有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北京儿童艺术剧院这样以北京为阵地的国有大型院团的作品,也有来自河北省话剧院、浙江话剧团、河南省话剧艺术中心这些省区的儿童剧作品。显然,“春苗行动”立足于北京,放眼的却是全国儿童剧的共同发展。 首先,国有院团与民营团体在儿童剧的发展中,各自应该有什么样的定位与发展目标? 在第六届“春苗行动”中演出的国有院团与民营院团的作品,都是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的优秀作品。但很明显,国有院团与民营剧团由于机制不同,必然在制作理念与制作方法上有着不同的追求。国有院团有体制上的保障,有固定的人员、场地,也有国家投入做支持,因此可以做一些长期投入——中国儿艺的《马兰花》,演了几十年,在今天仍感动着台下大小观众。相比之下,民营戏剧团体规模都不算大,因而,他们必然更倾向于投资较少、规模较小,但能够以其独特创意来以小博大的儿童剧作品。 在本届“春苗行动”中,这种特点体现得很明显。比如,中国儿艺的新作《山羊不吃天堂草》是一部精心制作的成长题材作品。恐怕也只有国有院团,才可以如此彻底地让孩子们在剧院里直面成长中的困难。处于边远地区的宁夏话剧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此次带来的剧目《菲亚·飞呀!》,实际上讲述了一个“反丑小鸭”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丑小鸭就是一只被天鹅妈妈养育长大的小鸭子,而不是鸭子群里的天鹅。但正是这个被天鹅们看不上的小鸭子,仍然在最关键的时刻,以自己的牺牲保护了虽然没有生她、但却养育了她的天鹅们。 国有院团确实有条件确保品质。《山羊不吃天堂草》大规模的群舞需要一群训练有素的好演员。河北、河南等地院团的作品,其舞美、服装、灯光、道具的制作也都比较精良。但好的制作未必就要追求声光电的舞台效果,应当包含了思考以什么样的方式与手段在舞台上为孩子们讲好一个有意义的故事。比如浙江话剧团的《渔夫与金鱼的故事》,将皮影与演员表演结合的表演创意,就应当探索如何以皮影的方式去表演才能更有趣。再比如北京儿童艺术剧院《团仔圆妞》,以两岸团圆的主题包裹着“打怪兽”的内核,这二者是否还能有更贴近儿童成长的结合点,值得进一步思考。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电影:构筑中国梦的时代力量
- 下一篇:创造新时代文艺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