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电影票房、电视剧排行榜、电视剧大全、bt天堂、bt搜索、bt之家、迅雷电影下载、免费电影、高清电影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观点 >

宝相庄严:中国古代佛教造像艺术(2)


    1936年,日本京都东方文化研究所的永野清一、长岛敏雄非法“调查”响堂山石窟、天龙山石窟与龙门石窟,次年又前往大同云冈石窟。此类活动一直持续到1944年,共进行了八次,每次过后,总是伴随着石刻精品被肢解、盗凿,偷运出境。如东京国立博物馆所藏TC-737菩萨头部与TC-449如来倚像原存天龙山,如来坐像(未编号)与TC-408如来头部原存云冈石窟,如来头部(未编号)原存响堂山,TC-465菩萨头部原存龙门石窟。
    重要的学术价值
    东京国立博物馆的中国古代佛教石刻造像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如建造于武则天长安年间的TC-718、TC-720、TC-767、TC-768、TC-769与TC-775,都刻有造像题记,因其供养人分别是姚元景、萧元昚、高延贵、韦均、李承嗣与德感,故又被称为《姚元景造如来三尊佛龛》《萧元昚造弥勒三尊佛龛》《高延贵造阿弥陀三尊佛龛》《韦均造如来三尊佛龛》《李承嗣造阿弥陀三尊佛龛》《德感造十一面观音龛》。武周时期存世的史籍相对较少,故这对于该时期的历史研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具体来说,其文献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借此考查武则天造字。一代女皇武则天雄才大略,称帝后发起造字运动,创造了多个汉字,被广泛地应用在该时期的碑石刻辞中。《萧元昚造弥勒三尊佛龛》中有数个武则天所造之字,如 “闻夫香风扫地”之“地”,原作 “埊”;“宝花雨天”之“天”,原作“ ”。《德感造十一面观音龛》“昌平县开国公”与“奉为国敬造十一面观音像一区”之 “国”,原作“圀”。《韦均造如来三尊佛龛》“圣人之德”,“圣”原作“ ”。
    第二,纠正文献载录讹误。如《萧元昚造弥勒三尊佛龛》载于王昶《金石萃编》卷六五、董诰《全唐文》卷九八七、陈尚君《全唐文补编》卷一三二与《全唐文又再补》卷九。笔者以原石为据进行勘对,发现其存讹误:原石“粤以大周长安三年九月上五日”,而《全唐文》《金石萃编》《全唐文补编》《全唐文又再补》均误“上”为“十”;原石“弥勒下生”,而《金石萃编》误“弥”为“珎”(珍);原石“六万仙人之供养”及“奉为七代先人”之“人”,《全唐文又再补》误为“生”;原石“前扬州大都督府、扬子县令兰陵萧元昚”,《全唐文又再补》误作“萧元春”;原石“留犊三江,还凫八水”,《全唐文又再补》误“八”为“入”;原石 “雕镌就毕”,《全唐文又再补》误“雕”为“调”;原石“无边功德,即开方石之容”,而《全唐文补编》误“边”为“遏”,《金石萃编》与《全唐文又再补》误“即”为“既”;原石“希证恒沙之果”,而《全唐文又再补》误“恒”为“垣”。
    《全唐文又再补》卷九《萧元春造弥勒像记》后注云:“日本细川护立藏宝庆寺石雕。转录自中国历代纪年佛像图典。”实际上,此石现存东京国立博物馆,《全唐文又再补》之所以存有数处讹误,可能是作者据《中国历代纪年佛像图典》识读刻辞时因图片不清而致。由此可见,文献典籍中的石刻铭文或存有讹误,我们在利用这些资料时,首先考虑实物或拓片资料,避免人为抄录讹误。
    第三,了解武周时期的佛教盛况。武则天称帝后极力扶植佛教,兴修佛寺,镌刻造像,《德感造十一面观音龛》便是在如此背景下建造的。德感,太原人,奉召入长安,充任翻经僧,深得武则天的信赖。作为武周时期掌管全国佛教事务的最高僧官,德感于长安三年为女皇建造长安光宅寺七宝台。造像记中,德感题衔“检校造七宝台、清禅寺主、昌平县开国公、翻经僧”,正印证了史籍记载的真实性。德感怀着“伏愿皇基永固,圣寿遐长”的愿望,不遗余力地建造七宝台,召集了大批当世技艺绝伦的画工塑匠参与其中,故所建造像个个精美绝伦。
    武周时期是唐代佛教的黄金时期,在武则天崇佛的带动下,社会上造刻佛像、开窟凿龛蔚然成风。究其所发愿心,或为国为民祈安,如《德感造十一面观音龛》“伏愿皇基永固,圣寿遐长”与《姚元景造如来三尊佛龛》“上下平安”;或为先人尊亲、众生万物祈福,如 《萧元昚造弥勒三尊佛龛》“为七代先人,爰及四生庶类”,这都体现了佛教对当时社会影响之深。七宝台造像作为盛唐时期皇家雕刻作品的典型代表,是研究当时佛教造像艺术及佛教发展状况珍贵的历史资料。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