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电影票房、电视剧排行榜、电视剧大全、bt天堂、bt搜索、bt之家、迅雷电影下载、免费电影、高清电影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观点 >

胡海:由“艺者道之形”看传统美育观


    刘熙载《艺概》开篇说:“艺者,道之形也。”此言代表了中国古代以明道、载道为宗旨的主流艺术观,是理解和解释传统美育观的切入点。
    “艺”的本义是种植,如《孟子·滕文公上》中说“树艺五谷”。又引申出才能、技能的意思,如《史记·龟策列传》中说“博开艺能之路”。六艺之教即教以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能。“技”与“艺”有相同意思,不过前者偏指实际操作的才能,如《庄子·养生主》中说:“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这里的“技”指宰牛技术,保持了动手能力的本义。后者与知识、智力及其他精神因素相关,如《论语》中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游”是自由浮于水面和沉潜水中,“游于艺”意思是潜心钻研六艺,掌握各门知识、技能,游刃有余地运用。这几句话不是简单的排比关系,还有先因后果关系,隐含研习六艺以求道为宗旨、以德和仁为根本依据的意思,在艺与道之间确立了一种必然联系。庄子也是以进乎技而求道为旨归的,只不过他所求之道是顺其自然之道,非关仁义道德。由此可见,“艺”与“技”的微妙区别就在于,求道而近乎道为“艺”,“进乎技”方可求道,求道需要超越“技”;亦可以说,进乎技方为艺,技以求道方为艺。艺是求道的途径或手段,艺术作品是道的载体和明道的媒介,这就是《艺概》开篇语的思想渊源和本意所在。
    孔子不仅热衷游学,也喜欢旅游,所以“游于艺”是伴随精神愉悦、富有审美意蕴的。庄子“进乎技”也伴随着极大的精神满足。“艺”的审美性内涵可以说早就有了。韩愈《复志赋》中说:“朝骋骛于书林兮,夕翱翔于艺苑。”这里的“艺”,也非常接近今天的“艺术”概念。只是由于艺和道的关系,所以古代学者一直没有将以审美性为主的各门艺术归为一类。《艺概》主要是论文、诗、赋、词曲、书法、经义等的艺术技巧或规范,或者说侧重探讨道的表现方式;但基于艺为道之形的观念,刘熙载常常将创作技巧与知识、思想、道德要求兼而论之,有时甚至单纯论道。某些文章,尤其是经义,不属于具体意义上的艺术门类,刘熙载为之专设一章,一是因为经义写作有特定写作技巧和规范,二是因为刘熙载重道,以“艺”为道之形,所以就将内容比形式更重要、思想学问性和实用性高于艺术性的科举文列入艺的范畴,这也表明现代性的艺术概念尚未形成。即便如此,艺的范围实际上和今天的艺术门类是非常接近的。而《艺概》中不包括小说和戏剧,当是因为它们远离甚至背离大道;绘画表意性弱,所以也不入刘熙载法眼。
    艺者道之形的艺术观,集中体现了以育为主、以美为辅的传统美育观,或者说以知识、学问、政治伦理教育为主,以文学艺术为辅、寓教于乐的美育观。以刘熙载未论及的绘画艺术来说,石涛的“一画论”认为万物有其统一基础和根本出发点,心法为万法之宗,每一画都是心灵的自由创造,画艺与宇宙创生变化之道相通。宗炳的卧游论,认为卧于家中赏山水画亦有山水之乐,将画道与庄子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人生之道联接起来。这些美育话语,都呼应着艺为道之形的艺术观念。
    清末民初西方美学和美育思想传入,王国维指出中国古代没有这种将审美与功利相区分的艺术观念。此后一些文人学者或崇尚唯美的文艺观,认为载道是落后的文艺观,或将审美与功利结合起来,将文艺作为寓教于乐的手段。这种以明道、载道为本的美育观,可谓传统美育话语的特色。只要我们不将“道”局限于某种特定思想,而是涵盖一切真知、真理、真情,那么它在今天仍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中文系)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