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好哲:牢记当代美育建设的初心
时间:2025/09/17 06:09:4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作者:谭好哲 点击:次
中国当代美育话语的建设需要开展多方面的工作,做出多方面的努力,需要牢记开展美育的初心。所谓美育的初心,就是中国现代美育发轫期,美育倡导者们对美育目的性的设定。 20世纪初叶,在中国现代性美育刚兴起之时,王国维、蔡元培、梁启超等先驱人物便赋予了美育以明确的目的性,即通过引入审美情感的教育,弥补中西传统德性教育与近代以来专注于知识技能培养的智性教育之不足,扩展人的精神心智,以达成“使人为完全之人物”的“教育之宗旨”。按照这一“宗旨”,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人的培养,在于使人成为完全之人物;而完全之人物须有万全之能力,包括体力与精神两方面能力的调和与发达,体力能力的发达须由体育来实现,而精神能力的发达则需要由与人的知力、感情和意志三种心理能力,及人类生命追求中真、善、美三种价值理想相对应的智育、德育和美育来完成。在完整的现代教育体系中,美育主要担负着培育人的审美化感性能力并进而陶冶审美情感的作用。审美教育是以自然美和艺术美为主要对象而实施的感性化教育,通过人的审美态度、审美趣味、审美能力和审美观念的养成,达到对于人生情感的浸润、滋养、熏陶这一主要育人目的。王国维说美育即情育,蔡元培也说“美育毗于情感”。所谓培养“完全之人物”的教育目的或理想,也就是借教育的手段使人性获得自由全面的发展,使受教育者作为一个健全的人而自立于社会生活之中,从而以立人的教育最终达到人性的进化与改造、社会的改良与进步。在这其中,以情感教育为本体的美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美育实为现代社会中对于人的完整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类和环节。当然,人类教育的各个方面是各有分工、各有侧重,又是有机联系、相互渗透的。不过,美育虽然可以为德育之辅助,且有利于智育之扩展,却不是德育和智育的附庸,而是现代社会中人的完整教育体系中一个独立的存在部分,有其不可取代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而其特殊之处就在于它以陶养情感为直接目的,以此实现人生的审美化。 当代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着的道德滑坡问题、信仰缺失与价值混乱问题,现实生活中会出现的抑郁多发、戾气太重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与审美教育的不到位,以至缺陷和缺失有一定的关系。以审美的态度对待生活、处身自然、进入社会,将审美的观念融入生活的感知、决断与选择中,这对于养成个人健康和谐的人生心态,构建社会领域和谐温馨的人际关系,都是有益而有助的。所以,就整个社会而言,重视美育,始终不忘美育建设的初心,也有着极为紧迫的客观需求。广大的美育工作者不应忘记美育初心,美育研究界对此更应该具有清醒的理论自觉,而且应该把这种自觉转化为美育话语的思想建构,并以这种思想建构推动中国当代美育走向健康与繁荣的发展之路。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胡海:由“艺者道之形”看传统美育观
- 下一篇:易晓明:从艺术技能到艺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