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中国电影的国家品牌——北京电影学院全面推进中国电影学派的时代建构
时间:2025/04/18 10:04:1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贾磊磊、黄今 点击:次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顺应中国电影历史发展的时代需求,提高中国电影的文化软实力与国际影响力,北京电影学院积极展开、全面推进中国电影学派建构工程,汇聚海内外学术力量,聘请他们作为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的特聘研究员,一同探索中国电影的历史发展与现实使命。日前,北京电影学院的这些特聘研究员围绕中国电影学派的理论建构、学术前景与历史脉络,发表了各自的观点。 提高中国电影学派的国际影响力推动新时代中国电影的全面发展 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教授 侯光明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明了当代中国艺术发展的根本方向。中国电影的发展必须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型发展。中国电影的创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人民,扎根于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以当代中国人的审美诉求和时代精神为导向,创作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作品。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我们肩负起以中国电影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使命,竭尽所能为中国电影的发展作贡献。这也是我们在研讨、探索、筹划中国电影学派研究部得到业界普遍支持、广泛帮助的重要原因。新成立的中国电影学派研究部将发挥北京电影学院的力量,围绕中国电影学派的建设目标,不断总结、提炼中国电影学派的精神实质和艺术特色,总结中国电影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中国电影学派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展开系统、全面、深入的学术研究工作,掌握中国电影在当代的话语权,推动新时代中国电影的发展建设。 推进理论、市场、人才的全面建设 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教授 孙立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坚定文化自信,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从精神基因和价值依托上的回归原位。在此,北京电影学院提出成立中国电影学派的意义重大。中国电影具有文化原创性的宝贵财富,这与我们的民族生活和现实实践紧密相联。但是,当前在市场化、工业化的进程中,中国电影的发展缺乏对传统的自我审视与创新。我们向国外学习,但是为什么外国的 《花木兰》《狮子王》我们做不出来?这不仅仅是商业性与艺术性之争的问题,而是与我们电影理论、电影市场和电影人才培养的一套体系息息相关。北京电影学院成立中国电影学派,对这些现实问题的研究、对电影文化的引领将起到重要作用。 中国电影学派在学术条件上具备的四要素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 王一川 在中国从当前的世界电影大国迈向未来世界电影强国的过程中,中国电影学派不能不提。这是因为,只有中国电影学派与中国电影艺术流派和中国电影产业体系等多重元素一道,方能共同支撑起世界电影强国的庞大身躯。一般来说,任何一个电影学派或电影理论学派的成熟,需要满足一些基本的学术条件,这些基本的学术条件构成该学派赖以成立的基本要素。第一,有一个历经三代或以上传承的电影学术团队。第二,有一整套电影理论批评范畴系统。这个电影学术团队提出了一整套有创见的电影理论与批评范畴,包括理论和方法论系统。第三,有一系列富于影响力的独特电影理论批评成果。这个电影学派做出的学术成果是公开出版的和可以传播的。第四,有来自外部的客观评价。这个电影学派不能仅仅由该学派内部自封或自诩,而是更多地需要来自外部非强制的、无功利的客观评价。当然,中国电影学派还需要带有中国文化传统自身的特色,即自觉传承中华民族艺术美学传统。 立足当下 面向世界 创建强国电影形象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 周星 北京电影学院成立中国电影学派研究部对当前阶段中国电影发展具有提振意义。中国电影发展到一个新阶段,需要整合传统文化、现代文明以及引领世界方向的契机,在中国电影向更高峰攀登之际,中国电影学派承担了这样的使命来向世界宣扬、向社会公众强化中国电影新阶段的形象。我们的研究要立足当下、面向世界,创建强国电影形象,要立足当下去发掘文化自信的精神追求。当下积聚了传统、积聚了价值、积聚了现实。立足现实、面向世界要抓住中国历史文化、中国影像文化的特色。现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吸引中国人看自己国家的好电影,中国电影如何能够承载中国文化内涵?中国电影学派要创建强国电影形象,其研究需要产业支撑性,产业指标实际上是积聚于电影本身内涵的激发力,人们心目中的精神情感借助于梦想式的电影得到更为范式化的扩散。中国电影学派还要具备大众认可性、社会呼应性,共同支撑中国电影学派研究的内涵。 中国电影学派的建构 北京电影学院图书馆馆长、中国电影学派研究部副部长、教授 王海洲 中国电影学派在继承传统、面向世界的前提下探索建设中国电影研究,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完成一批能够体现中国电影学派风格的学术成果,凝聚一支推进和提升中国电影研究水准的学术队伍,将北京电影学院建设成为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世界一流的中国电影研究的学术基地。中国电影有其内在文化传统的延续,但改革开放后,我们对自身文化传统的观照减弱了。因此,重建中国电影文化传统,一方面是继承中国文化、美学中的精华,同时还要发现和挖掘新的传统精髓,并融入到当代的电影创作中。在放眼世界的同时也要找回传统,重新构建当代中国电影的品质,体现中国特色,不仅让中国电影与中国人心之间贴得更近,也要向全世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宽容看待电影“走出去”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