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爱情故事》在情人节档收获高票房 在很多人看来,《北京爱情故事》是张扬的《爱情麻辣烫》的翻版。两者确实有太多的相似之处:讨巧的分段式叙事,温暖的情感描摹,将初恋的青涩萌动,热恋的疯狂偏执,中年的隐忍包容,晚年的醇厚深情如四季变幻一样表现得色彩分明。在我看来它更像是非常应景的《真爱至上》,在情人节这个档期取得如此火爆的票房理所当然。 从内容上看,这部电影已经和同名电视剧没有太大关系,虽然同样是发生在北京的情感奏鸣曲,但是它以更广阔的视角与更多元化的价值观描绘这座城市中发生的爱情类型。电影从一开始就显得很接地气——导演陈思诚与佟丽娅两人之间的速成爱情,更像是当代年轻人情感生活的缩影。 物质时代都市小人物所面临的理想与爱情的双重压力,是近年来影视剧中常见的表现主题。女主角在富足的物质生活与真诚情感之间的两难选择,构成这个故事最主要的戏剧冲突。可能是故事模式太过熟悉,几乎知道开头就能猜到结局。尽管导演用了双重结尾做了悬念化尝试,但是整体上的感染力偏弱,原因就在于人物与情节的过度符号化、公式化,导致情感失真。 其实这是《北京爱情故事》整部电影中都存在的问题。对于初执导筒的电影导演,如果不将自己独特的理解与思考融入处女作之中,那整部电影就可能沦为老调重弹。比如王学兵与余男的中年夫妻故事——两人曾经炙热的激情燃尽褪去,剩下的只是欺骗与疲惫——对这种七年之痒的孤寂与无奈,似乎更适合用一部电视剧的篇幅来细细表现,一个不到半小时的电影片段很难将这种日常的平淡情感讲得清晰动人。 相反,当导演恢复到一个年轻导演所特有的游戏精神,整个故事就立刻生机勃勃起来。比如梁家辉和刘嘉玲饰演假装偷情的真夫妻,以谍战片手法导入,从开始就吊足观众的胃口,而泳池旁的真心话大冒险就是最明显的游戏方式,一下子让这个故事充满了智慧与情趣。此外,“初恋”篇中男孩为了给心爱的女孩买琴弓,假装生病去挣钱,这也是一种少年才具有的游戏态度。最后“夕阳”篇中斯琴高娃为自己老伴安排相亲,也是老年人的童心未泯。 这三个故事的好,就在于它们拥有一种让人啼笑皆非的游戏精神。导演将原本有些哀伤的故事用喜剧甚至幻想的方式展现,这种叙事方式更接近爱情中的追逐、逃避、期盼、猜测,游戏化或许更能揭示爱情的本质含义。这一点和《爱情麻辣烫》中的“玩具”篇有异曲同工之妙——一方面它并非是为喜剧而喜剧,而是因为喜剧这种方式能让你回味,观众能在这些略带荒诞的行为中看到曾经的自己,或者符合他们的隐秘欲望,从而引起共鸣;另一方面,以一个短篇的篇幅正好能将故事讲清楚,同时做到笑中带泪,更重要的是,它最终的落脚点都是回归家庭,回归爱情,这就是它们比较耐看的原因。 所以,《北爱》中相对成功的故事赢在它的轻松的游戏观——它没有沉重的拷问与俗套的说教,和电影的整体结构乃至整个档期的安排都非常契合,这才是年轻导演所具有的优势,因为他们带来的是一种全新的价值观与情感观。而当涉及到婚姻中最深层次的矛盾时,如果没有长时间深刻的洞察,很难将那种感觉表现出来,此时游戏精神开始消失,故事明显偏离整体节奏与风格,只能做到浅尝辄止。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电影名为“北京爱情故事”,电影中无时无刻不在用地域特色明显的景观文化符号提示这是一部“北京制造”——如故宫、四合院、五棵松、炸酱面乃至少年口中的京片子等等,可实际上电影中的故事可以放在任何地方,其中特别出彩的中年游戏夫妻故事更是发生在希腊。 展示一座城市绝不应该仅仅是展示景观那么简单,而更应该像《巴黎,我爱你》那样对这座城市有着深深的眷恋情怀。如何在游戏化的叙事当中巧妙融合城市独有的气质和精神,还需要年轻导演们做更多更新的尝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