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与计算机技术结合的新趋势 科技手段的创新性应用,总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进入新的载体。上述多媒体编舞软件与演出虚拟现实软件主要是应用于新的舞蹈节目或演出开发,而目前在数字化传统舞蹈艺术保护与数字化舞蹈传播空间开发领域也出现了令人惊喜的尝试。 在此领域,世界范围内最著名、同时也是最昂贵的实例,就是日本“舞蹈机器人”的制作。研究人员通过动作捕捉技术如实完整地记录老艺术家的动作姿态、幅度及运动轨迹等,再把这些数字素材转换成机器人可以识别的格式。智能机器人获取了数字化舞蹈动作集,便可在人的操控下翩翩起舞。在我国,浙江大学承担的“面向编钟乐舞的虚拟人舞蹈动作编排系统”科研项目也属于此类实验。它借助了激光三维扫描、动作捕捉和动画设计等技术,让传统画卷中人物与场景由“静态”变为“动态”,实现了具有楚文化特征的人物舞蹈场景的虚拟仿真,这同样是对传统舞蹈文化的一种挖掘与激活。 必须承认的是,在我国无论是利用计算机辅助技术进行舞蹈编创,还是将多媒体技术与舞蹈表演相结合,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发展水平都不高。要实现中国舞蹈元素与多媒体技术的有机融合,如下所述的几方面工作应同时启动操作。 一、虚拟舞蹈人的数据及形象设计 要利用计算机辅助技术进行中国舞蹈的编创与虚拟舞段设计,必须首先设定能够体现符合中国人特征的虚拟舞蹈人物形象。在设计中,必须综合考虑中国舞蹈人物的形态、结构、素质、运动能力和适应能力等。 二、中国舞蹈动作素材库的建立 运用动作捕捉技术能够捕捉到表演者真实运动的数据,而真正要在电脑软件中实现中国舞蹈的编创,必须将连续的虚拟动作轨迹分解为若干单一的动作素材。这样才能根据实际创作意图,在非线性编舞轨迹上实现任意动作素材的连续性组合。但究竟哪一些动作是某一舞种的基础性素材,这也是需要学界和舞蹈界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 三、虚拟现实技术对于舞蹈演出的全方位介入 虚拟现实技术并非只限于广场演出的应用,还可以应用于传统舞蹈的多媒体虚拟场景开发。利用彩幕景片与多媒体影像内容的配合,完全可以在一般舞台上创造虚拟立体舞蹈场景变幻的视觉效果。这在节省了实景舞美造型开支的同时,也依靠虚拟的灯光、影像变换赋予舞蹈表演空间无限的艺术可能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