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

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电影票房、电视剧排行榜、电视剧大全、bt天堂、bt搜索、bt之家、迅雷电影下载、免费电影、高清电影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艺术评论 >

从《长安雪》看昆曲新生态

http://www.newdu.com 2018-03-01 人民日报海外版 仲伟海 参加讨论

    原标题:从《长安雪》看昆曲新生态(墙内看花)
     
    上海昆剧团新作《长安雪》,作为第19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闭幕之作,获得了观众、媒体的交口称赞。《长安雪》完全是一个青年剧组,4位主演的平均年龄只有27岁,编剧是“85后”。作为“扶青计划”委约的唯一原创戏曲,该剧极具特色地把中国传统艺术与当代哲思对接,既活色生香,又深刻思辨。在这批年轻人身上,我同时看到了无畏的锐气、惊人的成熟,以及戏曲升级转化的生态变化。
    《长安雪》演绎了特立独行的仙子葬送自我,满怀抱负的才子堕落疯狂,传统戏文中常见的痴情女与负心男组合,却使主创团队向两个人物投去了同样的关注与理解。年轻却富有创作野心的主创们,试图将“何以为人”作为本剧最深层的议题,希望警醒观者,凝视那被裹挟、被撕扯的欲望深渊。某种意义上,本剧是男女主人公的自叙与反思。透过个体长诗,涉及了两性情感、路径选择、贪腐弊端、上升渠道等话题,但这些并不是作品的终极。
    《长安雪》区别于其他作品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直面新问题,并勇于发出自己的声音。这使作品的文化格调、当代意识有了观念性的转变,对戏曲文化立足传统、升级转化做出了有益尝试。
    优秀传统文化如何焕发现代生机是一个大课题。戏剧理论家、戏曲史家张庚先生曾在上世纪30年代明确指出“绝不仅是舒舒服服地接受技术遗产”。《长安雪》完全可以做成爱情传奇,但主创将目光投向了跌宕的命运,保持了冷静的态度,叙事从传奇人物转向“素人”,发掘出对于昆曲来说全新的主题。令人意外的是,这种“新”看不到借鉴吸收话剧等其他艺术形式的负担,而是更迫切于内容的当代化;这种“新”没有时下新编戏半文不白的通病,全剧昆韵醇正,既典雅又符合人物,展现了昆曲曲辞独特的艺术魅力。
    通过《长安雪》,我清晰地看到了昆曲生态的升级换代:主题更当代、新生已成熟、观众在成长。当下的文化市场,是超乎想象的全球范围。昆曲也应该有置于更广阔坐标系中的新作品,展现新的文化内涵和更多元的思考。我们不应该简单地以“民族艺术”来看待传统文化,更应该站在民族文化的特质上,来面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对戏曲而言,现代戏、外国戏肯定不是“唯二”的创新之路,我们不仅需要年轻创作者、观众与古典艺术进行对话,也需要传统文化与当代思维来对话。
    中西混搭、西戏中演,对于昆曲来说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长安雪》不再将传统与现代进行简单的元素交织,而彻底尝试用传统形式讲述当代情感,这确是不多见的,充分体现了年轻昆曲人高度的文化自信。他们的创作目的越来越回到本真,强调自我、追求艺术质量、张扬并探究青年一代的精神肌理。所以,丰满的人物、精彩的故事、传统的风貌、创新的个性得以同时出现在作品中。他们对传统的坚守带来了作品的独特性,但我更希望他们能将这种坚守上升到对昆曲美学价值的领悟,不拒绝新技术的加入。尝试以古典美为基调,运用现代化的舞美技术制作,使舞台效果得以提升。比如,丰富的颜色或道具不一定准确,即使是白光,也可以通过不同织物或不同颜色的背景,使舞台产生质的变化。即使白光本身也可以制造效果,通过细微差别完全可以简约又丰富,统一又凸显。
    在政策、观众、市场等配置条件越来越趋于良好的今天,希望有更多的昆曲人能在立足传统的立场上,共同寻找多角度、多层次“突围”,合力促进昆曲原创作品的升级转化。
    (作者为上海戏剧学院博士、剧评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影评
剧评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