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深影亦深 杜大恺
9月16日,“水穷云起——杜大恺艺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本次展览以杜大恺最新的水墨画创作成果为主,精选水墨画作品约150幅,并有书法作品和以文献形式展出的杜大恺在不同时期创作的壁画、公共艺术及连环画手稿等,较全面地呈现了杜大恺的艺术探索历程及代表作品。展览由清华大学、中国文联、中国美协、国家画院、中国美术馆主办,将展至9月25日。 我山非他山 山为德、水为性的内在修为意识,使杜大恺爱画山、爱画水,但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山水画家。中国历朝历代绘画中的山水表现程式异常丰富,或勾、或皴、或点、或染,气象万千,杜大恺也是用这些技法,可是出来的画面完全不同。他的山多以块面形式呈现,或山势延绵或仅取一隅,多是视觉所及,不是传统山水想象的高大全,却更显耸立巍峨,如《与山相喁》《我或识云山》《一山独峙天地间》等。他画水少有激流险滩波涛汹涌,多是深泓幽静倒影曈曈,如《为有碧水林影稀》《影垂屋前为凝碧》《潭深影亦深》等。他曾有几件“影垂水乡”的作品是专画水中倒影的,波光影滟亦真亦幻,自然传统中无处寻觅。“山水”是杜大恺水墨画创作的一大主题。他喜欢阐释山的崇高、伟岸、壮丽和永恒,常以水来映衬山的宁静。江南水乡也是他创作的重要素材,他曾多次前往周庄、查济、乌镇等地写生,带回一批水墨写生佳作,更创作出《三月徽州最当时》《此情可待成追忆》《山乡雨后云有无》等作品。 近期代表作《我山非它山》是一幅140×366厘米的巨作,以浓淡变化的的墨点点画出如西北的高山深壑,阳光透过云层照耀在山脊反出夺目的光;几何形体的构图模式,加上抽象意味的块面,使画面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集中体味杜大恺绘画的意境、格调、气韵和超越传统的气度,“我山非它山”概括了艺术家自己对艺术面貌超越于传统、区别于前人的努力追求。 爱琴海泛舟 《梦回爱琴海》是杜大恺近期又一代表作,以89×356厘米的巨幅尺寸描绘希腊爱琴海,展现海边怡人的风光,岸边建筑毗连,太阳伞撑开一片休闲空间,幽深的大海里漂泊着一艘白色的小游船,灰色调的画面宁静优雅。杜大恺在构图的选择上下了很大功夫,每一条线都会着意刻画,看似平凡的作品在黑白灰关系的处理上都极为用心,不亚于画大的历史画或人物画。作品造型严谨,形体和形体交接的地方着力加以刻画,大块面、几何关系都极为注意;小地方的变化,一条线的运动状态,似弧线不是弧线,似直线不是直线,在视觉上产生很微妙的美感。杜大恺的艺术作品以诗性的语言和澄净的意象,形成了独有的当代水墨画的基本特征。 诸物皆入画 杜大恺创作的水墨人物,以写生人物、人体为主,虽只取人物各种姿态或局部,却以深厚的功力表现出其中的美感。他到国外旅游创作的人物画神形兼备,色彩绚丽。他的人体线条流畅简练,造型极为准确生动,丰腴的女性人体传达着饱满的生命力。他什么都画,电线杆、汽车、铁栅栏等这些其他画家避之不及的也都能入画,这是一个艺术家对时代特征的把握。他的新作《天祭家园》便用160×260厘米几乎原大的尺寸表现斑驳沧桑的老宅门,生动如真。他笔下的静物、花卉、蔬果,更呈现出他多年西画创作经历而产生的独特视角和对中西绘画语言融合的深刻理解,同时也是学院文化精神的贯通。他的作品用点、线、面和色彩构成一个丰富的世界,在繁复与简约中都流露着宁静的气息,既写实又抽象,于平凡中见大美,达到了高远的绘画境界,抒写了高雅的人文情怀和对艺术、对人生的深刻思想。 “山是平凡的,无论高低,无论远近,从不拒绝观看;水是平凡的,江海涛涛,溪流潺潺,人近之而声重,人远之而音稀,遂人有无……因为平凡,故有恒长……”这是杜大恺的展览序言《心近平凡——七十自语》中的内容。美文雅意,一个心近平凡的艺术大师出现了。
责任编辑:紫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