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参加了省市两个协会的评奖工作,颇有感触。还是那句老话:好画是评不下去的。 现在很多人都相信关系说,认为只要找对了关系就可以上天入地。这未免过于夸大关系的魔力了,尤其在需要真本事的地方。我看参评作品中的好画,一张都没被评掉,可上可下的画倒是给了评委可投可不投的权力,但人们更愿意相信评委的评审都是唯关系是从。靠关系博选票,我想这种情况肯定有,但一定不是全部,也不可能同时表现在每一幅作品的评审上。如果真是这样:某评委专门投票给“关系户”,那他在其他评委面前如何交代?他完全在那里昧良心,置公平公正于不顾,那他的个人形象怎么维护?几十年做人的努力岂不白费?他又能得多少好处呢?这不是明摆着的亏本买卖吗?须知,除了少数作品的评定会使评委的意见产生严重分歧外,大多数作品的评定评委是会有共识的。所以,尽量把画画好,争取画到评委不得不投票的水平才是“硬道理”,所谓“征服观众”就是这个意思。因为经常参加一些学术交流活动,全国各种级别的评委我认识不少。他们的共识是:真正的好画是不可能不投票的,不管作者认不认识;尤其是来自边远地区的好作品,大家更关注,因为知道作者的不容易。但更多的情况是,奖票投不完,公认的好作品往往比需要评出的数量少。这时候评委就需要降低标准,寻找那些大方向看得过去,却又不太完善的作品———有的作品构思好,但技法和效果有问题;有的构图或表现效果独特,但造型又有问题;有的构图、色彩、造型、表现都不错,却又有明显的模仿痕迹,缺乏个人风格。这个时候,评委产生分歧了:有的看重构思构图,有的看重造型和风格,有的看重作者所下的功夫等等,投票就分散了,优点多的作品票数相对多,比较好的作品就是这样被评出来的。在这个过程中,评委最辛苦,看来看去反复斟酌,赞叹一阵,惋惜一阵,每投一张票要下个决心,决定不投票又要横下一条心,真的很累人。这个时候如果有个声音出来建议一下,这个声音可能出于对某类作品表示偏爱、对某类作品表示反感,也可能就出于所谓“关系”,也许就会左右你的决定。此时此刻认真的评委会变得纠结,尤其是对某些优点少、“关系”硬的作品,这就很考验人了。评委做人的风格也是千差万别的,有的无限宽大,有的极其严谨,不满意的作品就是不愿投,投了对不住自己,不投又对不住他人。这就是每次展览总会有几幅明眼人一看就有问题的作品的原因。 但是,这样的情况毕竟是少数。如果是多数的话,那么整个展览就是“歪”的了,就会被美术界否定。如果整个展览的含金量都被否定了,那么那些参展或获奖的不够格作品的价值还会被肯定吗?当然,有人会说:“你说的这些都是内行话,外行怎么知道呢?某某人就是因找了关系获了奖入了美协评了职称的。”可是,从长远来看,他能获得尊重吗?如果他的作品没有一件有价值,就算他再能忽悠,能造成一时影响,又能怎么样呢?最终的话语权在他手里吗?还是在行家手里。人们只尊重有水平的人。且仅仅一幅画有水平还不行,要常常有新的高水平的画才能赢得人们长期的尊重。再说,真正的好画哪怕不参展不获奖,也是好画,迟早也会获得肯定。看看在美术界真正受尊重的画家,哪个是只靠拉关系上去的?要没有“几刷子”,即使上去了,没几天也得下来。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了,人们揣测了很多理由:集团操作、政治因素等等,很复杂。可是,有个最简单的道理是:如果他的作品不是那么强烈,那么充满特色,谁会理他呢? 所以,我始终坚持那句话:好画是评不下去的。画好画才是“硬道理”。
责任编辑:紫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