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沉重的南京大屠杀,将这些不同质感的生命有机汇聚到一部舞剧中,传统的故事结构和创作方式显然无法有效承担。有了12年前的先例,《记忆深处》再次探索尝试全新剧情结构,用散发式甚至意识流的方式组织整个事件。舞剧依然从张纯如的角度切入,并贯穿整个事件和人物,但救护者、幸存者、施暴者、忏悔者、否认者等主要人物不是在同一个事件逻辑中发展,而是找到彼此之间的联系,齐头并进;不是以单一的故事铺陈全剧,而是让独立的典型事件相互印证,共同指向一个真相。 在这样的大结构下,每个篇章都是一场相对独立的对话,既是与张纯如的对话,也是与过往、与人性、与良知的对话,最终归结为善与恶的较量。架起篇章与篇章之间桥梁的是一句句不解之问:是张纯如在问,千千万万的生命因他人的无妄狂念而毁灭;是拉贝在问,谁会相信日本人竟犯下如此令人发指的罪行;是日本老兵在问,每个人为何都变成了魔鬼;是魏特琳在问,每天祷告的上帝此刻在哪里;一边是李秀英身上的疤痕已被岁月的皱纹掩盖,另一边是日本右翼在对南京大屠杀的否认和歪曲中继续施加伤害。 相应地,《记忆深处》的编舞用最直接有力的舞蹈语汇捕捉和呈现人物情感最强爆发点和心理矛盾的最敏感处。从提炼出具有强烈雕塑感的灵魂之舞的大开大合,到主要人物身体语汇的张弛顿挫、细致入微,舞蹈的编排聚焦人物所处的具体环境,多层次多角度表达情感和心理变化,直指记忆深处不可忘却的部分,直抵人心的力量。 至净至简的舞台把一切都留给舞蹈本身。《记忆深处》不以“美”为前提,甚至任何形式美的东西都会被标记为对舞蹈本身的干扰。它以“真”为基础,严格对照史料,忠于真实人物和事件,立于对人性本真的表达,但同时也注意避免走向另外一端,避免使舞台充满血腥杀戮的场景。在总体内敛的风格下,人物在大屠杀事件中突显,内心得以从悲惨命运的笼罩中挣脱。在南京大屠杀惨剧发生80周年之际,让最黑暗时刻仍然闪烁的人性微光,成为照亮未来的灯塔。 2005年《南京1937》上演时,张纯如的父母弟弟专程来到保利剧院观看。12年后的2017年4月16日,张纯如的父母再次寄语,让张纯如精神一直延续。12月15日,一位看过《记忆深处》宣传片的美国友人,专程携带剧照前往张纯如墓前祭拜,也带去了我真诚的告慰。 惟愿,每一位大屠杀遇难者的灵魂得以长久安息!惟愿,那些为救护生命、揭露真相、捍卫正义挺身而出的人们不再感怀至憾!借用一位朋友的留言:记住过去的黑暗,是为了看到未来的光明。 (作者为舞剧《记忆深处》导演)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