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挂艺术溯源
欧洲传统的编织艺术Tapisserie(法语),翻成中文被译为壁挂,意指以挂毯的形式来展示的织物艺术品。 壁挂通常是指有图案纹样和人物形象的绘画性挂毯。据推测,其称谓Tapisserie(法语)和Tapestry(英文)的词源是来自波斯语。另有称壁挂为高布林(专有名词Gobelin)、阿拉茨(产地名Arazzi)、墙毯和画毯(德语Wandteppich和Bildteppich)。其中高布林几乎是绘画性壁挂的代名词,原因是高布林这一专有名词最早可追溯到1440年位于巴黎附近的高布林村高布林家族染坊,这个位于现在圣-马塞尔区(St.Marcel)的家族与1607年开始生产有绘画内容的挂毯。1667年皇家把由来自尼德兰的奥顿纳德(Oudenaarde)的弗兰斯-方-顿-布兰肯( Frans Van den Planken)和布鲁塞尔的马可-康曼斯(Marcde Comans)在巴黎建立的壁挂坊收为旗下。1662年,路易十四(Ludwig XIV)时期,受法国财政大臣库贝(Colbert)的委托,宫廷御用画家沙莱-勒-布让(Chales Le Brun 1619-1690)组建了皇家镶嵌家具及壁挂坊(Manufacture Royale des tapisseries et des meubles de la Couronne),作为艺术总监,他主管着铸铜匠、艺术木匠、银匠、石雕匠、象牙雕刻师等250位手工技师。勒-布让曾与17世纪法国最重要的画家普桑(Nicolas Poussin)一起,于1642-1645年受宫廷委派在罗马研究美术,1648年由他参与组建了法国皇家绘画雕塑院。勒-布让对壁挂艺术的贡献是开创了用纸板等大纹样技术应用在高布林的制作上,并创立了“四元素图、四季图、国王史、大亚历山大史” 等题材样式。1683年库贝死后,勒-布让失宠,高布林作坊生产规模缩小,到了1694年,因为资金的问题,作坊停止了生产。1699年高布林制作被当时称为弗拉芒地区现在位于比利时东佛兰德恩省(Oost-Vlaanderen)施尔德河岸(Schelde)边的奥顿纳德市(Oudenaarde)的大批量生产所替代。早在16世纪这一地区就已是壁挂编织中心,在16、17世纪,这里有近1000家壁挂编织作坊。1805年里昂(Lyon)的编织工约瑟夫-玛利-热嘎荷(Joseph-Marie Jacquard,1752-1834)发明了孔卡系统的热嘎荷纺织机,这种机器生产有图案和人物纹样的纺织品更容易,但这种机器生产出的壁挂被统称为高布林赝品。 高布林采用的就是经纬线的织制方法,其技巧基本上与缂丝相同。但在材料使用上有所区别,一般以柔韧的棉线为经线,柔软的羊毛为纬线,这是由于不同地域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自然资源而决定的。壁挂的尺度一般都很大,可覆盖整个墙面。壁挂的内容主要以圣经故事、历史和神话传说为题材,画面朴实而富有装饰性。世界现存年代最为久远的壁挂是在埃及发现的织画挂毯,是公元前2世纪的作品。在公元5-8世纪,织画挂毯曾经盛行于小亚西亚地区和拜占庭时期。从一些文史资料来看,早期的壁挂与宗教、神权有着密切的联系。公元2世纪后期产于法国比尤(Bayeux)的织画绣毯是欧洲现存最早的壁挂作品,其中此地出产的《末日降临》(Apokalypse-Teppich in Angers1377-1382)是这一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现藏于奎岭堡市(Quedlingburg)大教堂和哈柏城(Halberstadt)大教堂的3件巨幅织画挂毯是12、13世纪制作的,它们是德国存世最早的壁挂作品。织画挂毯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从14世纪兴盛于法国和德国南部。作为当时教会主导的欧洲社会,以圣经故事、历史和神话传说为主要题材的织画挂毯艺术,直到17世纪前,它某种程度上在欧洲社会的地位高于绘画和雕塑。18世纪,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和图奈(Tournai)的织画挂毯处于了领先地位,定货来自整个欧洲。 此外,除了编织作坊和工厂的发展,欧洲的艺术学院式教育也为壁挂艺术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1648年建立的法国绘画雕塑学院继承了意大利美术学院的传统,历经几个世纪不断演变和发展,巴黎美术学院构建的系统和严谨的规范,成为世界各国美术院校效仿的楷模。在18世纪时,法国的美术教育已经把工艺﹑装饰美术纳入到美术学院的教学中,但这些努力并不能满足19世纪欧洲社会工业革命浪潮激情叠进的需求。英国首先产生了以各种行会形式组成的艺术与手工艺运动,其影响具有深远的意义。
责任编辑:紫一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