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

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电影票房、电视剧排行榜、电视剧大全、bt天堂、bt搜索、bt之家、迅雷电影下载、免费电影、高清电影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艺术学理论 >

艺术价值结构新探

http://www.newdu.com 2018-03-01 《济南大学学报:社科版 刘艳芬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当前艺术价值认同上的差异导致艺术创作上的混乱,这使研究新形势下的艺术价值及其结构成为十分必要和迫切的任务。对艺术价值的静态分析,通过强调其是审美价值带动的综合价值系统,突出艺术价值超越生活、关注审美的精神性特点;对艺术价值的动态分析,从空间角度看,通过强调艺术价值是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突出艺术价值是由艺术创作主体的个性风格与社会责任感凝结的特点;从时间角度看,强调艺术价值是时代价值与永久价值的结合,提示艺术创作关注时代价值的同时,努力创造具有永久魅力的精品。
    【关 键 词】艺术价值结构/静态/动态/审美价值/永久价值
    【作者简介】刘艳芬,济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艺学硕士。(山东济南250002)
    艺术价值是一个老问题,却是艺术创作永远无法避开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认识直接影响创作风气的好坏、艺术作品成就的高低、接受大众的文化素质修养程度。在当前形势下,艺术价值复杂性和多元性的倾向尤为明显,所以对艺术价值结构问题的研究便成了廓清艺术价值问题、影响艺术发展趋势的关键课题。
    一、新探艺术价值及其结构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由于现实的变化和艺术的不断发展,当前艺术界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学术界对艺术价值理解上的差异和解释上的含混普遍存在。
    首先,价值观念的混乱必然带来艺术价值认识上的混乱。当前的中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信仰发生着急剧变化,人们的价值观更是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从日常消费到思维方式、从衣食住行到精神追求、从个性发展到群体意识。这种变化必然导致观念意识的裂变、评价标准的逆转、审美趣味的迁移、艺术形式的变异、话语系统的转换、新旧艺术价值观的撞击。
    其次,艺术与生活越来越亲密的关系造成艺术的日常生活化和日常生活的艺术化,这样艺术价值与实用价值混杂在一起,难以分离、难以评价。“审美的日常生活化是说在当今社会中,原先被认为是美的集中体现的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经典的(古典的)艺术门类,特别是以高雅艺术呈现的精英艺术已经不再占据大众文化生活的中心,经典艺术所追求的审美性、文学性则从艺术的象牙之塔中悄然坠落,风光不再,而一些新型的泛审美/艺术门类或准审美的艺术活动,如广告、流行歌曲、时装、电视连续剧乃至环境设计、城市规划、居室装修等则蓬勃兴起”[1] (P12)。“艺术活动的场所也已经远远逸出与大众的日常生活严重隔离的高雅艺术场馆,而深入到大众的日常生活空间。可以说,今天的审美/艺术活动更多地发生在城市广场、购物中心、街心花园以及社区花坛等与其他社会活动没有严格界限的社会空间与生活场所”[1] (P12-13)。对于当前发生的这种艺术“下嫁”行为臧否不一,但对于由此带来的影响却有目共睹。“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以及审美活动日常生活化深刻地导致了文学艺术以及整个文化领域的生产、传播、消费方式的变化,乃至改变了有关‘文学’‘艺术’的定义”[1] (P14)。“原先垄断了人们审美感知的文学艺术已经成为在日常实践中发挥作用的美学碎片,大一统的美的理想,现在被瓜分为无数可不断被切割的日常生活的审美实践”[2] (P17)。艺术定义的延展及艺术成为“美学碎片”的现实,使人无暇顾及艺术价值结构的探讨,艺术价值结构问题悬而未决。
    再次,新型艺术的出现及各艺术门类的相互交融渗透,使对艺术价值结构的分析难以进行。网络艺术作为新兴艺术的代表,模糊了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通过它所创造的“虚拟世界”消解了正统艺术价值的力量,动摇了传统艺术价值的观念。另外,媒体技术的高度发达、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各艺术形式之间的交融为艺术价值结构的分析罩上一层眼花缭乱的迷雾。“以文学为例,它的华丽词藻游走在电视的广告词中,它的浪漫激情出没在时尚杂志和报纸的专栏文章中,它的叙事技巧活跃在电影或电视连续剧的脚本中,甚而至于出现在电脑游戏程序的设计中”[2] (P16)。
    艺术价值的混乱和对艺术价值结构认识上的偏差直接影响到艺术创作。艺术家创作时缺少了可供参照的尺度和原则,出现了一些偏差:“另外一些年轻的作家却颇亢奋,凭着一股子青春激情,他们拉开嗓门赞美‘欲望’、挖苦‘精神’,它们将自己想象成新时代的弄潮儿,其中也真有一些扑下‘海’去”[3] (P17)。“在今天,文学写作崇奉的是精细、‘个人化’和琐屑的‘日常生活’,‘宏大叙事’由于在文学历史中的畸变,成了被奚落的话题”[4] (P30)。“至于那为历史和现实境遇所合力造成的相当普遍的人文意识的淡薄、心灵视野的狭窄和知识结构的老旧,那被‘市场经济’‘大潮’所激发的牟利欲望的膨胀和随之而来的艺术激情的枯竭,就更是人所共知,无需多说了”[3] (P18)。这些看似艺术价值观念“多元化”、“多样化”的表征与体现,实则是艺术价值标准的缺失、艺术价值结构认识偏差的表现。新探艺术价值结构问题必要而迫切。
    二、艺术价值静态结构分析及其意义
    传统意义上对艺术价值结构的分析,几乎都是静态分析。古代中国人很少直接论及艺术价值,但从其对艺术功能的表述中不难找到答案。《尚书·尧典》指出艺术的陶染可以使人“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达到人格的完美。春秋时孔子,更为具体地提出了“兴、观、群、怨”说,强调了诗歌对人的道德修养作用、感发意志作用,加强人与人之间团结的作用及观察风俗盛衰、讽刺不良政治措施的作用。古希腊人在其神话中为艺术之神缪斯安排的位置是:上帝的第九个女儿,最年轻最有活力。尽管柏拉图要把艺术驱逐出理想国,但其学生亚里斯多德却提出了“卡塔西斯”说,强调了艺术的宣泄、陶染、净化功能。
    对艺术价值的静态结构分析是必要的,但这种分析本身应成为艺术家和批评家便于操作的尺度。“兴、观、群、怨”是并列关系,还是以“兴”为基础带动其他?“卡塔西斯”说所突出的艺术宣泄价值是立足于艺术创作主体而言的,陶染、净化功能却是针对接受主体分析的,它们之间的关系纽带是什么?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传统意义上对艺术价值的静态分析是有缺陷的。
    要摆脱和避免这种缺陷,就应该在传统探索成果的基础上,再寻找出新的方法。现代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在《略谈艺术的“价值结构”》一文中说:“艺术至少是三种主要‘价值’的结合体:(一)形式的价值,就主观的感受言,即‘美的价值’。(二)抽象的价值,就客观言,为‘真的价值’,就主观感受言,为‘生命的价值’(生命意趣之丰富与扩大)。(三)启示的价值,启示宇宙人生之最深的意义与境界,就主观感受言,为‘心灵的价值’,心灵深度的感动,有异于生命的刺激。”[5] (P124)这种分析比传统分析要具体、深刻得多,但把美的价值仅归结到形式价值似有不妥,因为形式积淀着内容,而美又不止表现为形式。
    我们该怎样认识艺术价值的静态结构呢?
    艺术价值不是单一的平面结构,而是由多个层面共同构成的系统。艺术价值最集中地表现为审美价值,审美价值在艺术各价值中不可替代,所以艺术各价值是以审美价值为中介和旨归的,在一定程度上说艺术价值就是审美价值。艺术价值必须有审美价值,才能实现它的其他价值;如果不经由审美价值而实现了其他价值,艺术则是非艺术。审美价值是艺术价值结构系统的第一层次。
    艺术之为艺术,首先在于其蕴含着审美价值。艺术价值的特殊性不在于它包罗万象,可以用形象的方式表达哲学、宗教、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而在于它是一种对世界的审美把握、审美表达。艺术家在生活中遇到具有审美意义的客体,与客体建立一种特殊的审美关系浮想联翩,审美意象呼之欲出,他们利用各种艺术手段将之物化为艺术形象。接受者在接受这些作品时,会由凝结在艺术形象中的浓郁情感和审美因素引发联想和想象,“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刘勰《文心雕龙》),与创作主体达到共鸣,体味到创作主体的审美意图,得到美的享受。“文学以审美方式使生活现象的功利价值转化为审美价值,使生活中直截了当的急切与平庸经由情感笼罩而闪现为迷人的色彩”[6] (P236)。可见,审美因素在艺术过程的各个环节都不可或缺,是艺术价值结构中最关键最有魅力的层面。
    艺术是美的,但又不止于美,同时具有认识价值、教育价值、娱乐价值、宣泄价值、净化价值等。这种种价值又不同于一般,而是以审美为基础的,应在之前加“审美”两字加以限制,视为艺术价值结构中的第二个层次。
    审美认识价值不同于科学的认识价值,它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达到对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的认识。鲜明的艺术形象是艺术家审美创造的结果,所以接受者得到的认识是一种审美认识。艺术价值来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实现。生活是个大概念,不仅指人生、时代、社会、民族等外部生活世界,而且指人的思想、情感、灵魂深处的内部世界,所以艺术的世界丰富多彩,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欣赏者不仅可以认识社会、时代、人生,洞悉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还可以认识自我,认识整个生命过程,正如黑格尔所说,可以“在艺术里重新发现自己”。审美教育价值也不同于道德教育价值、宣传教育价值,因为艺术的教育价值是通过审美价值来实现的。审美教育价值体现在欣赏主体对富于强烈感情的艺术形象或意境进行欣赏时得到的启发和教育。成功的艺术作品总是蓄满创作主体的感情并闪烁着创作主体智慧的火花,总是情与理的结合,总能唤起接受者的情感体验,如春夜喜雨潜移默化滋润心灵,使之得以净化、得以提升。这里的审美娱乐价值也不同于一般的娱乐消遣,它是高层次的“消遣”。创作主体在生活中所思所想郁结胸中,不吐不快,而在创作过程中创作主体的精神得以释放,有一种创作快感,胸中块垒得到释解。接受主体在解读艺术作品时驰骋想象、浮想联翩,或喜或悲,或爱或恨,达到一种生理上的快适,得到精神上的愉悦。也正是由于艺术具有审美娱乐价值,才使它对人产生直接的亲和力,能够吸引不同层次的接受者。
    这样,艺术价值的静态结构则容易厘清了。审美价值当是艺术价值的第一层次,以审美价值为基础和依托,艺术价值的第二层次则可有审美认识价值、审美教育价值、审美娱乐价值、审美宣泄价值、审美净化价值等。不同的艺术品价值的第一层次都是一样的,但第二层次各有侧重,第二层次的不同造成了艺术价值结构的多样性。艺术价值结构各层次及各要素之间互相牵连、互相交融,在艺术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便转化为一个动态结构系统。
    这种对艺术价值所做的静态分析,强调了审美价值在其中的统领地位和决定作用,提醒艺术创作者“站在更高的审美基点上重新梳理现实审美关系,使美丑混杂、美丑颠倒现象得到合于人类发展规律的澄清,从而改变现实的审美短视行为,在许多不合时尚不合‘潮流’因而备受排斥、打击的现象中发现出它本来具有的巨大价值,并张扬它歌赞它,使它成为文化的希望之光,穿透现实的遮蔽抵达人们的心灵”[6] (P236)。
    三、艺术价值动态结构分析及其意义
    马克思是这样来说明价值的本质的:“‘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7] (P406)这说明价值产生于人与外界构成的一种关系中,任何价值的大小、有无,首先取决于人的需要和需要的程度。顺应这一思路,艺术价值也必须从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 (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对象的主体化过程中来理解。这样一来,从动态的空间结构分析,艺术价值就可明显地被划分为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社会价值又有民族价值和世界价值。
    在原始人那里,人、劳动、艺术三位一体。由于原始人生理心理上的限制及原始人思维的模糊性、混同性,所以原始人的生命与艺术的生命是同源、同体的,物质与精神是统一的,第一块石头做的工具既是劳动产品,也是艺术产品,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同步实现,个体价值也是社会价值。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和人的心理发展是同步的。由于人不同于动物对自然的单向度适应,人的生命体呈现一种多向度、开放型结构。人的心与物、灵与肉两大内容不断地被开垦,艺术不断发展并愈益显示出其独立的价值功能。艺术不仅使人的本质力量得以确证,使人能从中直观自身,得到一种精神满足,而且成为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并逐渐成为衡量一个社会进步程度的标尺之一。同生产者、产品、消费者、生产资料构成的循环圈不断推动人类社会生产发展一样,艺术家、作品、接受者、世界也紧密相连,构成一个不断运动的循环圈推动艺术的发展。艺术的社会价值就在这个不断运转的循环圈中体现出来。
    作为社会的人来说,艺术的个体价值也体现得非常明显。人需要艺术。艺术家从对人的生存状态的观照中,获得难以遏制的创作冲动并在这种创作冲动的支配下,“按美的规律造型”,艺术家的自我价值凝定为艺术作品,艺术作品的价值又通过接受者的接受得以实现。好的艺术品能带给接受者一种心理补偿和精神满足。
    这种分析提示艺术创作不仅要实现其个体价值,还要实现其社会价值。艺术创作不是个人行为,不能随心所欲,艺术创作者必须提高自身修养和审美创造能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
    从时间结构分析,艺术价值又有时代价值和永久价值。艺术价值是创作主体审美创造的结果,它凝结于具体的作品中。艺术在未被接受者接受之前,价值无法确定和实现。只有接受者在接受作品时体味出创作主体对生活的诗意把握,与创作主体产生共鸣、达成共识,才初步实现了这件艺术品的一次价值。“某些文本在其面世之时产生巨大影响,有的作品则在面世之后较长的时间中才逐渐显示出自身的重要;有的作品如昙花一现,在短暂的‘绚烂’期过后便销声匿迹;有的作品则如永远盛开的鲜花、穿越时空,体现出永恒的价值色彩”[6] (P241)。可见,艺术永久价值的实现具有滞后性和未完成性。对此,早在17世纪的布瓦洛就已有所认识,他说:“实际上只有后代的赞许才可以确定作品的真正价值。”接受美学也给我们不少启示,接受美学认为:历史是未完成的,因而艺术作品的价值也不会完全实现。这种观点不无道理,优秀的艺术品世代相传,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它们的价值是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受来逐渐实现的。所以有些作品是具有“永久魅力”的,歌德所谓“说不尽的莎士比亚”也是指优秀艺术作品价值实现的永不完成性。谢冕在《论中国新诗》一文中说:“在文化领域,在文学和诗歌中,有些东西会在历史的演进中被改变和淘汰,有更多的东西则是长久的,甚至是永恒的。简单的进化的观点,在这里经常会受到质疑。有时人们难免纳闷,一千年过去了,那悬挂在长安城头和峨眉山颠的李白的月亮,为什么还是那样的皎洁明丽?”[8] (P110)优秀艺术作品的价值就是这样在艺术四要素(作者、世界、作品、读者)构成的循环系统的无限运转中,一次次实现,却又永远无法完成。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作品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文化瑰宝。
    从时间上认识艺术价值,可以提醒艺术创作关注时代价值的同时,避免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因为“在今天,如果文学写作不能创造出与‘当代潮流’不同的趣味、悟性和想象,不能向社会提供一个比时尚所勾描的宽广得多的精神视野,它的价值的确是相当可疑”[3] (P12)。只有时代价值与永久价值兼顾,才能使艺术不至于溺死于生活的琐屑与繁杂中,走出一条真正的艺术之路。
    总之,这种艺术价值结构的分析,简明而易于操作,能使艺术工作者和批评家有更清醒的认识,对当前艺术界急功近利,盲目迎合消费大众,一味依赖商业炒作的现象产生免疫力,从而避免粗制滥造、哗众取宠的艺术品对接受主体产生不良影响;从长远意义来说,分析艺术价值结构能澄清认识,利于艺术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金元浦. 别了,蛋糕上的酥皮——寻找当下审美性、文学性变革问题的答案[J]. 文艺争鸣,2003,(6).
    [2]朱国华. 中国人也在诗意地栖居吗——略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语境条件[J]. 文艺争鸣,2003,(6).
    [3]王晓明. 从“淮海路”到“梅家桥”——从王安忆小说创作的转变谈起[J]. 文学评论,2002,(3).
    [4]李杨,洪子诚. 当代文学史写作及相应问题的通信[J]. 文学评论,2002,(3).
    [5]宗白华. 美学与意境[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6]董学文,张永刚. 文学原理[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0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
    [8]谢冕. 论中国新诗[J]. 文学评论,2002,(3).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影评
剧评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