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南音的乐事活动丰富多彩。拜馆是诸多活动中一种常见形式,是南音馆阁之间往来的礼仪,是南音弦友超越地域、国籍,交流沟通、促进情感的纽带。 南音拜馆探源 就“拜馆”的概念,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副研究员陈燕婷认为,南音组织之间的互访称为拜馆。馆,即馆阁、馆社,是南音表演固定的场所。拜馆,即访问某一馆阁、馆社。而福建学者多认为,拜馆首先是一种礼仪,要拜“郎君”。五代蜀主孟昶善弹、好蜀文、尤工声曲,逝后被宋太祖封为“郎君大仙”,故历代南音弦友将其奉为弦管的祖师爷。因此,泉州南音也称郎君乐、郎君唱。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王耀华提出,南音馆阁往来交流时,客方馆阁的先生须到对方郎君爷前燃香,称为拜馆。之后,即行演奏。泉州师范学院副院长王珊也认为,拜馆是南音馆阁之间相互拜访、交流技艺的一种礼仪。“互访时,客方南音先生先向主方的郎君爷,行上香之礼。”她说。 拜馆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呢?福建省非遗南音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曾家阳表示,拜馆起源并没有确切的时间记载,应该说自从有馆阁的形成就有拜馆形式的存在。拜馆的方式可分为个人和团体两种,个人拜馆一般是出于交流、学习的目的,联系的渠道是通过亲朋好友或相识者知会馆主(现称为社长)说明拜馆交流、学习之意。据福建晋江陈埭民族南音社社长丁培坚介绍,早时的南管艺人非常重视门第,倘若师出有名,便会产生敬佩和羡慕的最初印象,但若在拜馆时的技艺交流中表现拙劣,这种印象也会随之改变。而拜馆更多的是以团体的形式,即以一个社团或几个社团拜访某一社团,规模较大,也较为隆重。其联系的渠道与个人拜馆相同,均是通过相识者知会馆主说明来意。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拜馆的上香仪式等慢慢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拜馆。曾家阳说,现代拜馆通常由主客双方的代表分别上台致辞,并介绍团队人员,紧接着双方互赠锦旗及与南音相关的纪念品、音像制品等,这是现代文明社会发展的一个新体现,而后再进行郎君乐、郎君唱的交流演(唱)奏。 拜馆表演有讲究 “在南管中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即在拜馆时演奏、唱之曲目必须由浅入深,挑选的曲子也是双方都较为熟悉、大众化的,以免一方不懂时,造成尴尬的场面。”据泉州地方戏曲研究社社长郑国权介绍,如开场的“嗳仔指”(南嗳主奏的“指”,“指”是有词、有谱、有琵琶弹奏法的比较完整的套曲),一般演奏《鱼沉》、《出庭前》等通俗的指尾(指尾,即南音指套中的末章),而清唱曲目选择的滚门一般在双闺、福马、中滚、短滚、锦板、相思引等范围内。因此,如果在整弦交流中挑选较为生僻的指曲或唱大曲、和(合奏)大套指,经常会被认为不恭或者有挑衅的意思。泉州师范学院南音文化传承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陈恩慧告诉记者,南音拜馆还有一条约定俗成的规定,即前来拜馆的社团不可自带乐器(但洞箫除外,因洞箫为吹奏乐器,各人习惯的箫嘴不一,以免造成演奏时的不便)。拜馆时如客方自带乐器,会令主方误以为对方看不起或嫌弃本馆阁的乐器,带有不恭之意。 传统正规的南音演唱会,有一整套的规定和程序,即遵循“指”—“曲”—“谱”的演唱顺序,也称为“起指”、“煞谱”。开始演奏时应先演奏嗳仔指和箫指,继而唱曲,最后以演奏纯器乐曲的谱结束。“在演唱的过程中,曲与曲之间不得间断,由‘过枝曲’衔接上下滚门,一气呵成。”陈恩慧说。 “拜馆交流中和指(合奏指套)可一套亦可两套,具体按两个馆阁实际人数和演奏水平而定,但一般不会演奏三套指。”据丁培坚介绍,“指”与“谱”的演奏通常都是主客双方共同来完成的。而在管门的要求上,第一首曲子和最后一首曲子的管门都应与指和谱的管门一致,中间散曲的管门没有限制、相对自由。如指套所奏的管门属五空管(C/G宫系统),第一首曲的管门也应是五空管,若最后一首曲的管门属四空管(F宫系统),那么谱的管门也应是四空管。 对于拜馆时主客双方演唱的顺序,国家级南音传承人黄淑英说,传统的拜馆演唱一般是主方演唱2首,客方演唱2首,主客双方依次轮流演唱。但这个形式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如今拜馆演唱的顺序相对自由,大部分都是主客双方均演唱1首曲子,依次轮流交换,但事先双方都会相互知会。 拜馆要有“真本事” “新中国成立前,如果是以切磋技艺为目的的拜馆,通常都是冲着‘欹管先生’来的。”曾家阳介绍,当时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欹管先生”要经过多重苛刻的考验,一般都会有人前来试探新进的“欹管先生”,测试其是否饱腹博学、技艺超群,考验的内容除了演奏、唱一些较为简单、常见的曲子外,也会演奏、唱较有难度、生僻的曲子。 即便到了今天,这一传统依然还在。曾家阳告诉记者,他有一名学生在石狮某馆阁欹管,每周有两天在馆阁教授南音,有些当地的弦友听说年纪轻轻的小伙子竟来欹管,心中不服,便相约来到馆阁与他切磋,“弦友为了要试探他的实力,谎称自己不会琵琶让他去弹,而当晚所和的‘指套’全不是‘套内’的,都是和‘套外指’,从晚上7点多一直和到晚上11点多,总共和了6套指”。陈恩慧认为,这种现象从某种角度是对南音教师的一种磨练、考验,间接地促进南音技艺的提高。不过,在实地采访中,记者从多位南音乐人中了解到,这种略带比拼性的拜馆方式,只存在于小部分自认为技艺高超的南音人之间,而大部分南音弦友都抱着自娱自乐、谦虚谨慎的心态去接触南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