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

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电影票房、电视剧排行榜、电视剧大全、bt天堂、bt搜索、bt之家、迅雷电影下载、免费电影、高清电影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音乐学 >

温州鼓词的演变及其保护

http://www.newdu.com 2018-03-01 《四川戏剧》(成都)2007年 杨古侠 参加讨论

    作者简介:杨古侠,温州大学音乐学院。
    温州位于浙江省东南部,作为瓯越文化发源地之一,温州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悠悠数千年的华夏文明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作为古老民间艺术在温州的代表之一,深受人民大众喜爱的温州鼓词,更是以其浓郁的地方色彩,在我国曲艺音乐史上留下了宝贵的一页。
    为探究温州鼓词的源流、发展、历史兴衰过程以及现状,笔者数次赴温州周边瑞安各县深入民间,以求对温州鼓词这一民间曲艺形式有一个深刻的全面了解。
    一、温州鼓词的源流及其发展概况
    温州人文鼎盛,民俗渊源,文化底蕴深厚,素有“东南邹鲁”之称。温州人很早就有重商贸的传统,且古街区商业兴盛,曾有“一片繁华海上头”的赞誉。
    历史上还产生了南戏鼻祖高则诚、南宋著名学者陈傅良等文化名人,温州的地方戏曲和民俗丰富,南戏首先在永嘉正式形成。当时称“永嘉杂剧”或“温州杂剧”,温州的“永嘉文化”自六朝以来就很发达,王羲之、谢灵运都曾任为永嘉郡的太守,到了唐代,永嘉更名为温州,而明清时设为温州府,以永嘉县城为首府,所以永嘉昆剧又称为温州昆剧(俗称温州昆班),极具浙南特色的藤牌舞等民间文艺也保存至今。
    乱弹,源于明末清初,曾流行于大江南北。乱弹的称谓因历史的变迁和地域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涵义,清李斗《扬州画舫录》称:“雅部即昆山腔,花部即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腔,统谓之乱弹。”这是为了区别于具有严格规范的昆山腔,即昆山腔以外的诸声腔统称之为乱弹(《中国戏曲剧种史丛书——瓯剧史》李子敏著第51页第四章“乱弹”的突起)。温州道情大多是艺人自拍自唱,唱者左手握两块竹击节,一边唱曲,有单人唱,也有双人唱。
    以上的音乐活动不断影响民间,为独具特色的温州说唱艺术奠定了基础,至此,为温州鼓词的产生便有了适宜生长的土壤,发源于素有“东南小邹鲁”美誉瑞安的温州鼓词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流行于浙南地区最大的一个曲种。鼓词是“明朝时期流行于我国北方诸省的讲唱曲艺,因表演者多自击鼓板说唱而得名。和弹词一样,是由元代的词话发展而来”①。
    温州是中国戏剧南戏的发源地。温州鼓词是流行在浙江南部温州地区的一种曲艺形式,温州鼓词独具一格,是以温州方言来表现的艺术形式,关于它的具体形成时代有两种说法,因为“敦煌变文是后世各种说唱文学的先驱。”①(P.303)。
    一说法,萌芽于南宋,当时金兵入侵,宋室南迁,因而,与外地交往也更为密切频繁。据考证,鼓词早在宋代已形成雏形,有陆游的诗词《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为证:“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生前谁管得,满村听唱蔡中郎”。这里生动地描绘了农村演唱鼓词《赵五娘与蔡伯喈》的盛况。
    另一说法始于明代,据已故名艺人季松年、管华山说:温州鼓词,始于明代,由横阳里巷之曲与词曲合并而成。②(P.39)横阳,即今平阳;里巷之曲,指的是民间小调。横阳是平阳县的古名,今已一分为二,苍南县和平阳县,平阳这个古老的县,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涌现了大批的艺人,永嘉昆曲的众多艺人就出自平阳,在这块土地上诞生发展温州鼓词是很有条件的。当时的文人与聪明的盲艺人,传承了古代的音乐,并吸收了当地的民间小调,创造了说唱形式。经过二百多年的发展,在器乐和音乐上也逐渐成热。鼓词先以沿村挨家演唱开始(俗称“门头敲”),后来有人结婚、做寿、中功名、庙会时,就请鼓词艺人在村头、庙宇或大户人家中堂演唱长篇故事(俗称“整本词”)。《张纲日记》(清)中写到:“是处搭戏台一座,悬灯挂彩、雇一盲人唱《陈十四收妖》故事。台下男女环坐而听者不下千余人。……露坐至五更始返。”③ 到了晚清,鼓词逐步从农村走进城镇。鼓词进城,演唱场地及听众就与农村不同,首先必须有词场,另外曲目内容、声腔、音乐都要符合城镇市民的喜好。艺人们广泛地向外地移植脚本或委托人创作新词本,在这个方面浙江的评弹帮了大忙。近代学者谭正璧与谭寻合著的《弹词叙录》一书中介绍了200多个传统弹词曲目的内容梗概;其中就有100多个曲目与温州鼓词的传统曲目篇名、内容基本相同。④
    温州鼓词的发展,首先应该归功于盲人。过去这种鼓词在城市里演唱,演唱者大多盲人,所以又称“瞽词”,这种艺术是从里巷之曲、民间小词发展而来,与市民乡亲特亲近,当时的文人和盲艺人,吸收了当地大量的民间艺术形式,创造了这种说唱形式,解放前和清同治、光绪年间盛行。温州鼓词的艺人,大多是盲人,为了谋生而演唱,唱鼓词的艺人,大都是戴着墨晶眼镜的盲人,盲人肩上背着一个大布袋,袋里放着一把扬琴,两片竹板与一个圆竹鼓,由一个小孩子领着,走到哪里唱到哪里,温州人讲礼貌,唱鼓词的盲人,人们都尊称为“唱词先生”。那时温州城中,夏夜街巷,喜唱盲词,鼓声咚咚,往往侵晓,这种艺术,方言、乡土音乐、人文、掌故、习俗都在里面得到体现,伴唱的乐器也是温州艺人自己发明的,非常动听。经过多年的发展,音乐日趋完善。温州鼓词演唱形式很灵便,一个人带上一张牛筋琴就可以了。
    二、温州鼓词的现状
    新陈代谢、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不仅是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也是温州鼓词日渐衰落的真正原因。
    1、40至50年代的鼓词艺人,有林朝藩、管华山、郑明钦、阮世池。80至90年代,有万爱琴、唐孙文、黄世铭、蔡玉如、张士贤、林锡奎、金增眉、张步成、徐玉燕、阮爱岚、章彩霞、林秀珍。瑞安现代鼓词优秀艺人除上述已列入小传之外,还有一批唱红各方的中青年艺人,如:曾福连、黄良福、张士贤、蔡香柳、张朝仙、戴飞芸、施巨妙、蔡仙云等,他(她)们也是当今曲坛骨干力量。
    2、创作、改编鼓词的作者,有李礼夫、陈锡权、蔡秀钱、胡广泽、张鹤鸣、凌康君、曾一松、胡平。
    3、研究鼓词的学者,有叶大兵(1928-),为研究温州鼓词著名专家,著作有《温州鼓词》等。
    4、在创作、改革方面:如黄玉臣(1894—1966),为温州著名鼓词艺人,原名黄熙廊,平阳县宋桥村人。1951年至1957期间曾任平阳县民间曲艺协会主任。出生时即双目失明,为谋生计,少年时即学唱温州鼓词。他另辟蹊径,将历史演义改编为鼓词自行演唱,据说温州鼓词中大部分历史题材改编为鼓词,即自黄玉臣始。他在继承和改革方面运用扁鼓的敲击技巧,枪刺刀砍的情节演唱得惟妙惟肖,被温州曲艺界誉为“平阳鼓”。代表作有《岳传》、《隋唐演义》、《北宋杨家将》等。他改革制作了专用的琴架,将牛筋琴安置在琴架上。
    听鼓词是温州人酷爱的文艺娱乐,过去几乎每个地方都有二、三个唱鼓词的人,温州人是很尊敬鼓词先生的。在瑞安,年仅8岁的学童竟能表演鼓词获大奖,这让我们欣喜看到,在民间扎根已经使得传统文化之树,绽放新枝,竞相吐艳。
    乐清的黄杨木雕与细纹刻纸、温州鼓词(用瑞安方言演唱的鼓词)、永嘉昆剧和泰顺药发木偶等五项入选,前不久首批被列入了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名录,这些流传在民间的优秀传统文化,受到了保护,然而,由于保护困难、传承后继乏人等诸多因素,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变得异常脆弱。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影评
剧评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