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理论方面也是这样,戏曲理论前沿的话语和思想不是咀嚼历史旧题,不是搬用套用话剧、西方戏剧理论,而是立足戏曲本体,找到戏曲理论自身的话语,努力建立中国自己的、民族的戏曲理论体系。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学者们开始注意和重视戏曲与话剧的差别,比如戏曲行当、表演程式与人物塑造的关系,指出“从行当、程式出发来寻找、表现人物,和从人物出发来寻找行当和程式,二者当然都走得通,在实践中也是交错纠杂说不清楚的,但是二者还是有比较大的差别的。前者更加纯粹、更加戏曲化”。“戏曲是程式的艺术,我们不能只是拿程式动作来为我所用,为塑造人物服务,而是同时要有用人物来展示、丰富行当、程式的意识。我们应该让行当、程式来说话,让行当、程式还魂,附魅在人物身上,来展开人物、表现人物,借助行当、程式,我们可以抵达人物意想不到的深处。借助行当、程式,演员也可以让它们把自己带到意想不到的更远更深的地方。这才往往是戏曲表演特有的魅力,难以企及的魅力。这就是说我们当然要有人物思维,但要用行当、程式来思维,或者说演员和他塑造的人物,要被行当、程式思维。我们要去发现人物原本就是生长在行当、程式里边。借着人物,行当、程式可以展现自己深厚的内蕴和无穷的表现,发挥出自己魅力的极致”。(17)这是基于戏曲创作和理论近年的实际、一种理性和深入的认识、阐发,是一种基于与话剧区别的思索和探求。当然这样的先行者、先知者不可能是普遍性的,因为越是先行的、前卫的,就越是少数的、个别的,但是应该捕捉这样一种学术趋向,有这样一种发展和趋向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在一个文化与理论多元的时代,在一个有深厚戏曲积淀的国家,需要建立属于自己民族的、具有原创意义的戏曲理论体系,真正揭示出戏曲的本质和美学精神。 注释: ①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一),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年,第174页。 ②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一),第183页。 ③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二),第101页。 ④王国维:《宋元戏曲考》,见《王国维戏曲论文集》,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年,第3-85页。 ⑤吴书荫校注:《曲品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5页。 ⑥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四),第25页。 ⑦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五),第1页。 ⑧参见刘祯、谢雍君:《昆曲与文人文化》,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57-63页。 ⑨参见拙文:《王国维与现代中国戏曲史学》,《戏曲研究》第54辑,1998年。 ⑩程砚秋1932年赴欧考察,就是有鉴于“要使社会认识我们这戏剧,不是‘小道’,是‘大道’,不是‘玩意儿’,是‘正经事’”(《赴欧考察戏曲音乐出行前致梨园公益会同人书》,见《程砚秋戏剧文集》,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其时程砚秋已经取得业界很高的地位,尚有如此感慨,一般演员地位可想而知。 (11)《梅兰芳舞台生活四十年》第二集第二章“贵妃醉酒”,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7年。 (12)张庚主编:《当代中国戏曲》,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4年,第249-250页。 (13)参见夏衍:《为提高和发展新时代的戏曲艺术而奋斗》,《戏剧报》1954年第12期。 (14)阿甲:《生活的真实和戏曲表演艺术的真实》,见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编:《中国戏曲理论研究文选》(上),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第45-46页。 (15)参见郭汉城:《郭汉城文集》第1册,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年。 (16)吴乔:《答万季埜诗问》,见《清诗话》,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第27页。 (17)王评章:《戏曲行当、表演程式与人物塑造的关系》,见孙洁主编:《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年,第500、501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