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我们需要喜剧,但我们需要更有内涵的喜剧精神,不仅让观众发笑,而且让观众懂得为什么笑,绝不是把快感当美感。优秀艺术的主要目的是让受众心灵受到净化、灵魂得到提升,产生一种精神美感。 “喜剧”一词的包蕴性极强,它既是一种艺术类型和审美形态,也是一种审美范畴,它经历了由艺术类型到审美范畴的历史过程。随着历史的发展与社会的变迁,其外延不停扩大,内涵也不断丰富。 喜剧在近代开始从具体的艺术门类和艺术形象中抽象出来,开始向审美范畴过渡。作为一种重要的审美形态,喜剧美学包括文学艺术中的诸多门类和领域以及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一切喜剧性审美现象。各种笑话、狂欢仪式、相声、小品、脱口秀表演甚至是连环漫画,都可看作是狭义的剧场喜剧的变种,他们共同加入到广义喜剧的队伍中。20世纪,喜剧片、贺岁片、卡通片和肥皂剧、情景喜剧等重要的影视剧类型使广义的喜剧带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新世纪的网络游戏和各种网络恶搞视频等使广义的喜剧开始变得日益模糊。喜剧从封闭的剧场走向小说、诗歌、绘画、影视等艺术门类,同时与更具有民间娱情遣兴色彩的广义喜剧共同构成了喜剧美学的研究对象。 在反思中实现超越 喜剧的滑稽和不严肃是表面的,它骨子里却是严肃的,最贴近生活的。正如法国哲学家柏格森所说:“喜剧越是高级,与生活融合一致的倾向便越明显;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场面和高级喜剧是如此接近,简直可以一字不改地搬上舞台。”与崇拜理念的悲剧精神比较起来,崇尚幽默的喜剧精神由于解构了理念的实体性而显得更加充满活力。 喜剧美学的核心是通过喜剧性本身来表现本质和现象、目的和手段之间的矛盾、反常和不协调等可笑之处,从中揭示和反思人类社会和人类自身,从而化解主体与客体、理想与现实、自我与他者、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紧张关系,最终实现对自我与现实的超越。所以,喜剧性就是生命中的狂欢精神升华为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在反思中以智慧实现超越和自由的喜剧精神。滑稽、幽默、讽刺、荒诞、反讽、戏仿等等是喜剧性的重要表现形态,“笑”则是喜剧显著的外部特征,从这个角度来说,喜剧美学又可称作“笑的哲学”。 尽管貌似喜剧性的审美噱头在各个时期频频涌现,但是喜剧美学的精神内核与审美品质却保持着稳定,其蕴含的批判精神、智性清透和通俗智慧始终如一。在有喜剧和喜剧性的地方,就有笑有轻松,有滑稽有幽默,有嘲讽有清醒。因此,滑稽、轻松、幽默、讽刺和清明构成了喜剧精神的核心内容。 如果说悲剧是以“怜悯心”作为沟通桥梁,那么喜剧则是以直接的“可笑性”来辨识和反省特定的人生境况。悲剧可以看作对人的品德的考验,而喜剧则是对人的智慧的考核。在此意义上,喜剧其实较悲剧更不容易被真正理解。在审美实践里,正是由于这一点,赋予了喜剧一种较悲剧更为“形而上”的精神品格。就像弗洛伊德指出的,“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具有幽默态度,它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天赋,许多人甚至没有能力享受人们向他呈现的幽默的快乐”。在某种意义上,那种“会心的笑”不仅是人性的一个基本标杆,更是生命力的升华。在古希腊神话里,冥王哈得斯拐走了丰收女神得墨忒尔的女儿;女神的悲伤让大地一片荒芜,此时她的女仆雅姆作了个猥亵的手势将她逗乐,大地才重现生机。这是一个关于笑能增强生命力的故事,同时它让人联想到俄国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的一段名言:“人们明白,伪善和欺骗从来不笑,而且戴着一副严肃的假面具,笑不会制造教条,也不会变得专横霸道,笑标准的不是恐惧,而是对力量的意识。”因为幽默快乐的喜剧,能够让我们从一些貌似轻浮的现象里发现其所具有的一种内在的“严肃”。比如不同于悲剧艺术的“道德规范性”,通常说来,喜剧所表现的“有趣的事多少都带点毛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