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堂呈现出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 记者:您对张善孖、张大千兄弟建立的大风堂进行了多年的资料挖掘和整理写作,近年陆续完成张善孖研究专著《一门虎痴》、《谢伯子书画研究》论文等,请问“大风堂”画派对当代中国书画精神的继承弘扬有哪些启示之处? 汪毅:大风堂画派是一个可以载入中国美术史册的重要画派,声名鹊起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至40年代的中国画坛,其启示可以分为: 第一,在艺术进程中,大风堂主要以张大千为代表的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影响了中国美术的发展。将大风堂画派置于中国美术的背景中去作深层次考察,我以为更具有宽泛的文化意义,因为大风堂画派所呈现的是中国画继承与创新,具有开放性与时代性,它应该作为一种美术现象研究并受到美术界、评论界、收藏界、拍卖机构及书画名家纪念馆的关注,甚至对中国书画名家纪念馆关于“馆主文化”理念的推出联动亦不乏有参考意义。 第二,把大风堂画派置之于“画派”去考察并作个案分析,可感知到大风堂画派的不同凡响。大风堂是不以某个具体区域划分和命名的画派,它相对集中整合了中国区域文化的优势。张善孖、张大千的大风堂有源并得益于曾(农髯)李(梅庵)同门,20世纪20年代在上海逐步兴起并广纳门人进行系列美术活动,勾勒出大风堂画派的雏形;40年代末大风堂同门会在上海、成都相继成立,这是大风堂画派走向成熟的标志。特别是张大千1948年春在成都大风堂同门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当是大风堂画派的宣言。 1948年秋,张大千亲自主持、审定、题署的在上海中国画苑举办的《大风堂同门画展》,参展者达61位,不仅显现了大风堂绘画风貌,而且是大风堂画派标志性的展示。后来1984年、1986年分别在上海、成都举办的师生画展及1989年、1996年在上海举办的同门画展,则是大风堂画派集中展示的延续。 第三,张善孖、张大千既是大风堂领军人物,又是中国文化对外交流的使者。 大风堂画派在形成发展中,张善孖、张大千昆仲无疑系“画派带头人”。 其中张善孖的巨幅作品《怒吼吧,中国》、《中国怒吼了》开抗战宣传画之先河。他为中华民族的抗战而远赴欧美的义展义卖并演讲,以及倡导的“精进勇猛”精神和馈赠美国总统罗斯福的《虎图》与陈纳德将军的《飞虎图》,更是抖擞了大风堂的民族精神,传达了虎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觉醒。 至于张大千,如前面所谈到的,其生命历程与艺术历程十分精彩。 由于大风堂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襟怀,使其画派呈现出开放状并具有宏大理想与抱负。张大千于1948年春在成都大风堂同门会成立大会上就提出“今日我国画之前途,应由莘莘学子各尽所长,群策群力以开拓广阔之领域。要为整个汉画之宏伟成就计,不能如前人之孜孜矻矻仅为一己之成名而已”便是佐证。 第四,海内外大风堂门人是一个整体,而且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国内的大风堂门人多年来励精图治,创作了一批感动中国美术和我们时代的作品,体现了作为一个真正意义画家的价值。同时,他们尊门风,讲艺道,重友情,倡相互砥砺提携之风,如何海霞于1993年为《林建同画册》所作序言“泱泱大风”,可谓一曲高亢大风之歌。 此外,有的门人还在其他领域中卓有建树:如曹大铁,被推为与臧克家等齐名的“当代旧体诗词十大作家”之一;陈从周,把中国园林建筑升华到民族文化建设之一的高度。国外的大风堂门人及弟子钟山川灵秀,养浩然正气,在海内外成功举办了数百次画展,他们仍以弘扬和传播大风堂艺术、精神为己任,构成为大风堂画派的重要方阵,也是大风堂艺术交流传播的一张光彩夺目的名片。 第五,大风堂既取意于汉武帝刘邦《大风歌》中的“大风”,又采意于清初学人、艺家张大风之名“大风”。大风堂既是张善孖、张大千的画室名,又是一面猎猎迎风展于中国画坛的旗帜,具有一定的美术群体展示的社会意义。 大风堂于1925年在上海诞生,迄今已近90年了。它荜路蓝缕,以启山林,走出了一片郁郁葱葱的艺术领地,熬炼出一个属于中华民族的优秀品牌。 我衷心希望整合大风堂三代人的才华力量,展示大风堂三代人的光鲜形象,共同高亢一曲“大风起兮云飞扬”,让大风堂画派再度成为中国画坛的文化亮点。 【访谈手记】国画大师张大千的文化山河之壮阔,艺术世界之斑斓,望之而不可极目,后得缘认识从事张大千研究20余年的汪毅先生,他在研究中融入感情之深,搜掘资料之勤,经孜孜以求多年,使得大千学蔚为可观,与之几度交流,终汇成此稿,谨以致意前贤的不凡行识与天逸神思。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