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新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与设计》常务副主编/教授 《价值重构中的现代手工艺》 李教授提出,设计的转型是一种价值的转型,是一种价值观的转型。从一开始的形式追随功能到形式追求幻想再到追随理念,体现了价值观的不同则导致了形式的变化。设计价值的冲突体现在本土和外来设计观;传统和现代设计观和不同设计观主题的冲突。他还展示了设计价值体现的原则有人文关怀的设计;坚持设计的义利统一;注重社会和生活的和谐这三大原则,并且做出了3种实践观点。 演讲的最后,李教授总结:“我们应建立开放的设计价值观,因为价值重构中的现代手工艺价值运用了先进的技术级工具;考虑了资源消耗和环境保护;注重需求者的感性;并模糊了工艺与艺术的界限,使得工艺美术走向了多元化的层面。”此外,他表示现代手工艺可以弥补现代设计的不足并且赞扬了湖北美院将手工艺放入各种小门类专业中,进行交融互相促进的做法。现代手工艺不断在抗争不断在调整,这是值得肯定和学习的。现代手工艺对中国民众的小康社会有贡献。赞扬了上海大学将手工艺和民众市井相结合,在市民中使用。现代手工艺也对中国现代价值的重建,产生巨大作用,要产生属于自己的设计价值观。如今学习的都是西方的,当代工艺美术从业者应该看到中国自己自身的设计价值观,让工艺美术发展的更繁荣。 研讨会 当天下午,学术对话由设计学院设计学系赵泉泉老师主持。学术对话分上下半场进行,仍然紧密围绕本节展览的主题“本体与多元”展开。在上半场中,几位嘉宾从教学以及学科建设的角度分析了各自学院工艺美术学科的建设情况,并对工艺美术学科未来的发展做了深刻的解读。在下半场中,除了有来自英国的外教进行的学术报告以外,与会嘉宾还围绕一些大家都关心的主题进行了研讨,并与观众进行了交流。 谢亚平 四川美术学院教授 《川美手工艺的创作生态和创作逻辑》 谢亚平教授首先介绍了四川美术学院的手工艺教学的传统。四川美术学院手工艺历史悠久,现代手工艺教学归于工艺美术,可谓设计学院里的一股暗流。四川美术学院的手工艺与美术学的关系由为密切。与基于工业技术为批量产品进行的设计行为相比,手工艺更强调人的本体性。手艺的本体即是人的存在,因此,对传统手工艺的研究,应该去寻找造物原点,去寻找人与身体之间的关系,注重生物逻辑而不是机械逻辑。而工匠的体悟则仰仗一代代人的传承,每个人都是发展的基础。人与人的相互交流,形成一种网络性的依赖。在相互沟通的情形下,才能保持最真实的感受,由此形成一种开放式的教育。 齐喆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 《从高校教育的角度进行文化遗产的传承——作为新装饰材料的广彩教学研究》 齐喆教授以广彩艺术的延伸设计课程案例为例,介绍了广州美术学院在工艺美术学科下的研究与发展。广彩工作室是广州美术学院装饰艺术专业的学生进入三年级之后的第一个专业材料工作室,在教学方式上,强调讲授与工作室创作的结合。在创作教学方面,鼓励各类实验性的探索,例如将平面与立体空间进行结合,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空间结合等等。另一方面,广彩作为一种传统工艺,其传承如何与现代教学对接,如何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的框架下继续传承,也是该专业一直在思考,并努力回应的问题。 刘玉庭 北京服装学院教授 刘玉庭教授为我们介绍了北京服装学院造型艺术系课程建设的基本情况。北京服装学院的造型艺术系分为四个专业:雕塑专业,公共艺术专业,国画专业以及油画专业。其中,雕塑和公共艺术专业与手工艺关系最为密切。学院将手工艺课程贯穿到了这些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去。刘玉庭教授用了许多生动的作品案例,向观众展示了该校的手工艺课程如何以纯艺术理念为指导进行创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