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②③参见《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7册[思维规律]、[思维类型]和[思维学说]条目,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4月第1版,第409-410页。 原文参考文献: [1]闰广林.历史与形式—西方学术语境中的喜剧、幽默和玩笑[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2]佚名.喜剧论纲[A].罗念生全集(第一卷)[C].罗念生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3]朱光潜.文艺心理学[A].朱光潜美学文集[C].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4][法]柏格森.笑之研究[A].伍鑫甫主编.西方文论选(下卷)[C].蒋孔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5][法]柏格森.笑——论滑稽的意义[M].徐继曾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 [6][俄]契诃夫.契诃夫戏剧集·海鸥[M].焦菊隐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 [7][美]H.沃茨.复归意识:一种喜剧理论[A].[加拿大]诺思罗普·费莱等.喜剧:春天的神话[C].傅正明等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2. [8][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A].伍鑫甫主编.西方文论选(上卷)[C].罗念生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