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

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电影票房、电视剧排行榜、电视剧大全、bt天堂、bt搜索、bt之家、迅雷电影下载、免费电影、高清电影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戏剧学 >

20世纪初期海外粤剧演出习俗探微

http://www.newdu.com 2018-03-01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 黄伟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粤剧自清咸丰年间传入东南亚、美洲等地之后,经过百余年发展,与国内的粤剧在组班方式、舞台风尚、艺人起居、观众喜好等方面都表现出了一定差异,形成了一些独具特色的演出习俗。
    关 键 词:20世纪初期/海外粤剧/演出习俗
    作者简介:黄伟,肇庆学院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
    标题注释: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明清岭南外江班研究”(项目编号:12YJA760023)阶段性成果。
    粤剧自清咸丰年间传入东南亚(俗称“南洋”)、美洲等地之后,历经百年而不衰,绵延生息,历久弥旺。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海外粤剧渐成逾淮之橘,与国内粤剧在组班方式、舞台风尚、艺人起居、观众喜好等方面都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形成了一些独具特色的演出习俗。
    一、戏班习俗
    1.“大旗手”组班制
    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南洋各地的粤剧戏班(即戏院),其组班规矩与国内有所不同。一个戏班每届订期一至三年,期满散班后,再重新组班。组班时,概由各班中名叫“大旗手”的演员(或职员)负责就地“订人”(即邀角儿),如著名小武靓元亨、著名花旦肖丽章等都曾担任过“大旗手”,这种体制相当于京剧戏班中的名角挑班制。各班的演员大致分为基本演员和有号召力的所谓“收钱”演员两种。固定的基本演员(京剧叫作“班底”,粤剧行中称为“州府趸”),包括大花面、二花面、正旦、正生、公脚、总生等行当,统由“大旗手”聘定。这些演员除对本行当完全熟悉外,对粤剧的各种行当和排场亦须熟悉,随时可接受调遣,担任各种角色。这些班底的年薪一般都不高,如大花面,年薪只在二百至八百元之间,二花面最高年薪也只在一千元左右,正旦年薪在四百元至六百元之间,正生年薪在二百至三百元左右。至于“手下”这一类角色,年薪则只有七八十元至一百元左右。号召力强的“收钱老倌”,则包括小武、文武生、花旦、二帮、小生、丑生等,他们只演自己的首本戏,有的每星期只演一场,且只在夜场演出时担纲主演,而他们的工资待遇却要高得多。工资的发放大概有三种形式:一为“订实”(即固定),采取按月计薪的办法,旱涝保收;二为临时协议;三是采取“任封”的办法,任由班主视收入情况,酌情封给。“走埠”的演员,一般都是采用后两种计薪办法。①
    2.班底与“家班”
    南洋各埠的戏班,不论固守一地的“坐城班”,还是往来于各埠作流动演出的“江湖班”,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只要一人在戏班演戏,班主就得负担其全家的吃住。这与国内的“过山班”颇相似。久而久之,有些戏班就发展成一家或几家的联合,成为名副其实的“家班”。一个戏班常有五六十岁而仍当“企兵”(即跑龙套)的,世代以当手下、“企兵”为业,下一代甚至连母语都不会说,只能说马来语。曾有一个老倌在演戏时,叫一声“两旁退下”,“企兵”们仍站着不动,那老倌只得改说马来语,“企兵”们才知道退场。倘若小孩聪明伶俐,从小跟随父母或兄姊在舞台上走,耳濡目染,稍加指点,六七岁便可登台,中规中矩地演戏。班主也乐于替那小孩宣传,称之为“神童”,让那小孩搭班演出。这种方式虽说班主的初衷是出于私心,想让那小孩从小就为自己的戏班挣钱,但客观上也为粤剧界培养了不少后继人才,如林鹰扬、文少非、朱少英、新雪梅等,像新雪梅,九岁便开始登台,到十三岁时已成为班中的正印花旦了。
    这种吃住全包的做法仅限于常年在戏班演出的基本演员,至于各正印老倌,按照惯例,戏班方是只管饭不管菜的,因为老倌工资较高,生活条件较好,吃不惯戏班所提供的下饭菜。如庞顺尧当年和马师曾、廖侠怀等在一起时,每人每月工资都只有七八元,就因为没有菜而不能下咽,单身汉为省事,只好不吃饭而另外买些叉烧包来充饥,老倌们对此虽有怨言,但也无可奈何。
    上述做法,处处可见班主的良苦用心,即以最低成本获取最大利润。由于班主全包了班底演员及其家属的吃住,因而这些演员对微薄的工资便不敢提出异议,只有任凭班主盘剥。由于工薪微薄,余资不多,即使汇返国内,也不能养活家人。因此,演员们多将家眷迁去南洋同吃同住,只要有戏做,就不会为吃住发愁。这就巩固了戏班的班底,使中下趟脚色,因家眷的牵制,不敢轻易流动。
    3.花红鸡与“挂招牌”
    戏行人迷信,每个戏班都要养一只大红公鸡,在红船上还专有一个鸡舍。养公鸡的目的在于通过相看其精神与否,来占卜戏班生意的好坏。在南洋,公鸡还有一个特殊用途。戏班成立时,须举行挂招牌的仪式。该仪式是新戏班成立的标志,因而戏班对于它的举行非常重视,就跟过节一样敲锣打鼓,鞭炮齐鸣,全体演员都要穿戏服参加。按例,挂招牌须由正印武生一人亲手捧着挂上,在挂招牌前,还要从花红鸡的鸡冠上取一点血滴在班名的上头,取其英雄之意。招牌要挂在两张台加一张椅的高处,挂时不许别人接手,也不许挂的人转手,以寓顺手顺心之意,否则就会被视作不吉利。由于花红鸡被视为戏班兴衰的标志,班中人对它特别优待。南洋各埠习惯,每逢农历除夕,班主为讨好当地的豪门大户,照例要演员穿起八仙的戏服,敲锣打鼓,走街串巷,到各家贺喜。贺喜所得的赏封钱,由班主分成五份,除班主、演员各一份外,还有神楼一份、箱主一份,最有意思的是班中的花红鸡也要分一份,可见其在戏班中的重要地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影评
剧评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