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来,一年一度的盘点又提上了议事日程。总体上看,2016年度电视剧的创作质量在稳步攀升,革命历史剧是年度创作的一大亮点,诸如《三八线》《彭德怀元帅》《海棠依旧》等作品均反响强烈,以久违的正能量给历史虚无主义者们上了生动一课。 此外,现实题材电视剧亮点频出,以《安居》《中国式关系》《小镇大法官》为代表的作品,带领我们走进了一片繁荣背后的现实隐忧;家庭伦理剧继续演绎着生存与成长的烦恼,以《小丈夫》《小别离》《嘿!孩子》为代表的作品,在另类情感困惑,以及育儿困惑方面进行了努力探索。此外,《微微一笑很倾城》《欢乐颂》《锦绣未央》等所谓的“IP剧”热度依旧不减,同样搅动了年度电视剧的一池春水。 然而,纵观年度电视剧的创作景观,我们发现划时代的精品力作依旧难产,高原性的作品很多,高峰性作品总是千呼万唤不出来,中国电视剧创作的病症究竟何在? 问题之一:题材类型的选择老套僵化 由于受到太多外在因素的左右和制约,国产电视剧的题材选择空间比较有限,从2016年度播出的电视剧看,众多题材扎堆在家庭伦理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古装剧、都市言情剧等传统选材领域。而对于法律剧、刑侦剧、国安剧、历史敏感题材剧、贪腐剧等题材的选择始终难以突破。即使有所涉及,题材的深度和广度远远不够,一定程度上,题材受限影响了电视剧的感召力,故事的爆发力和戏剧冲突性受到了弱化。 题材受限,艺术创作中过度的行政管理,对艺术成长的伤害是一种典型的内伤,其危害性和负面影响可能在数十年后才会集中爆发。在题材方面,我们的创作视野变得钝化和僵化,创作者在坐井观天中不断重复老掉牙的俗套故事。 其实,有些题材,比如抗美援朝的题材,一直被创作者视为不敢轻易涉足的高风险地带,但是叙事的角度和立场选好了照样可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电视剧《三八线》就做到了,而且巧妙地实现了题材的主流化表达,在天时地利人和中脱颖而出。 问题之二:生产力要素有些变形扭曲 纵观2016年度的电视剧创作,依旧能看到中国电视剧创作中残存的老毛病。一些编剧总是在大包大揽中完成剧作的各个环节,往往前半部分戏还引人入胜,后半部分就开始注水了,没有实现很好的分工协作机制,甚至一部剧就可以掏空编剧半辈子的积累,难以形成可持续的创作后劲,应该在情节设计、分集大纲写作、对白和矛盾创作、总编剧统筹定稿方面,有强强联合的明确分工,确保将优质的每一集电视剧呈现在观众面前。 一些制片人、大牌导演和戏霸演员都在不同程度地插手编剧的工作,可以十分任性地对编剧指手画脚,编剧在年度创作中依旧是弱势群体。编剧作为一部电视剧创作的首席地位和首创精神,均没有获得充分的兑现和尊重,常常被其他创作者抛在脑后不管不顾。在一个不重视编剧的生态环境下,要想创作出一批优质作品,必是滑稽笑谈。 一些“大牌”演员的文化素养和艺术素养严重滞后,一旦走红之后,就会拼命地接戏,在满满的档期后面,能够演好每一部戏都是谎言,短期内对原始积累的吃干榨尽才是真实的状态。如若不信,三部电视剧过后,我们看到的一些知名演员,大都在炒冷饭和翻烧饼,在角色塑造和性格刻画方面,没有多少百变求新的欲望和能力。 事实上,演员的成长,就像农民耕种土地一样,不是一年种上十茬八茬就是好地,高产优质的土地往往是休息出来的,没有冬去春来的底墒睡眠周期,就不会有来年郁郁葱葱的好庄稼。同理,好演员最需要休养生息,需要不断充电续积能量,世界上从来没有自来水式的演员,在爆红之后忽视了沉潜修炼,就谈不上自我超越的再出发,这可能是艺术家和工匠的本质区别。 有的人,演了大量的戏,都没有一个记得住、传得开和留得下的经典形象,为什么?还是文化积淀和艺术修为不够。其实,一个演员是不是艺术家,要看历史的检验和时代的选择,不是一两个人说了就能算的事情,金钱砸不出艺术家。同样,一些导演,特别是跨界转行电视剧的导演,也没有很好地研究电视剧的表现方式,就开始操起家伙开工上马拍摄了,好像自己对十八般武艺都样样精通,不把电视剧当作艺术的鄙夷心态昭然若揭。 问题之三:营销和片酬分配畸形发展 从年度国产剧的创作看,中国电视剧为了广告投放的需要,还在延续不断“扯面条”的做法,本来表现题材和内容只够支撑20集的电视剧长度,却为了资本收益的最大化,偏偏要拼命扯成40集以上的长度,于是,长度上去了,厚度没有了,广告对电视剧的肢解和注水现象非常普遍。比如,今年在湖南卫视独播的谍战剧《麻雀》将近70集,从电视剧的开篇第几集,就能感觉到这是一部慢条斯理的“拖剧”,可能与制片方和广告投放商的把控紧密相关。此外,受“一剧两星播”政策的影响,许多制片方为了占得先机,绞尽脑汁与电视台的采购方协调关系,严重分散了艺术生产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台网互动”机制不畅,一些制作方还在抱残守缺,没有利用好网络视频的传播平台,很难在台网互动中真正做到收益最大化。 至于片酬分配的恶性循环是老生常谈了,投资方大量的资本都砸在了个别当红演员身上,抽干了艺术生产核心环节中剧作和制作的资本,致使真正的生产环节捉禁见肘,一汪清水让演员高片酬搅得天昏地暗,艺术创作中的生产关系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如何破解高片酬问题带来的困扰?管理层应该拿出“依法治电视剧”的魄力直面问题,只允许演员在电视剧制作中获得少量的绩效报酬,鼓励其在广告拍摄,或者片约中实现明星演员的市场价值,不能再纵容当红演员对电视剧生产无度抽血了,那样,伤害的不仅仅是电视剧艺术本身,而且必将使电视剧的产业链和生态链更加糟糕。 (作者单位:太原师范学院影视艺术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