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清以来,文人士大夫对“剧场”概念使用更趋广泛,但有意识地运用者当属康熙年间的曲学家王正祥。他在《新订十二律京腔谱》中回顾北曲杂剧的脚色时说:“若狚、若靓、若狐、若鸨、若猱、若捷、若引戏、若正末又谓之末泥,若执磕瓜以扑靓之副末,皆与南曲剧场宗派大相径庭也。”(23)此处论脚色。在论及明传奇时说:“至嘉隆间乃渐改旧习。玉步既更,始备众乐器,而剧场乃为大成。”(24)此处论乐器与舞蹈。在论及京腔中插用昆曲去拍时说:“况点缀排场,正需此等小曲,以便接续剧场上下。”(25)此处指演员演出空间与观众审美空间。总之,“王正祥的‘剧场学说’既可以指戏曲演出场所本身,又泛指全部戏曲的创作、演出和审美活动。换言之,‘剧场’是戏曲演出活动发展到一定时代、一定规模时,对演出氛围的一种总体的概括……用‘剧场’学说来概括全部戏剧活动,这在中国戏曲史上是前无古人的”(26)。 初刻于乾隆十六年(1751)的《通俗编》先后有六条释词中使用“剧场”,其中三条为当时流行剧目,如在解释“字舞”后按:“今剧场中列为‘天下太平’等字,乃其具体。”(27)在解释“绣襦剧”时按:“此与今剧场所演事事相符,惟《传》不著名,而今云李亚仙、郑元和。”(28)《通俗编》被李调元辑《函海》丛书收入,多次刊行,影响很大。李调元本人在《剧话》中也使用过“剧场”,如:“《渔家乐》剧,马融女马瑶草事……今剧场所演云马瑶草者,未知何属。袁氏世为三公,隗少历显官,富奢特甚。马氏装遣亦极珍丽,与剧场简生事适相反。”(29)此外,他还在《曲话》中引用上文所引“始备众乐器而剧场大成”之语(30)。这里的“剧场”就是指戏剧演出场所以及相关剧情。 总之,近代以前,中国古代的“剧场”概念,内涵比较庞杂,既可指游戏场所,也可指戏剧场景、情境、演出场所以及绝大多数戏剧活动,但较少兼指演出舞台与观众席,尤其是后者。 “剧场”一词,约在江户时期传入日本,明治维新后普遍流行起来,人们将之作为“theatre”的对应译词,用来兼称演出舞台与观众席。这种用法,19世纪末传入中国。 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宋、元时期,中国国内“剧场”一词使用较少,目前还未发现有传入日本的证据。传入日本的与剧场有关的戏曲资料,以江户时期(1603-1867)最多。据黄仕忠《日藏中国戏曲文献综录》,与“剧场”概念相关者有:《飞丸记》,明末汲古阁本,清修本,零本,藏于早稻田大学、京都大学文学部(31);《六十种曲》,汲古阁本、清代修订本,分别在早稻田大学、京都大学等十多家单位的图书馆有藏本(32)。《通俗编》作为清代汉语方言俗语辞典类名著,在日本影响很大。现查明国立国会图书馆藏有仁和翟氏无不宜斋清乾隆十六年(1751)刻本《通俗编》三十八卷,《函海》本《通俗编》十五卷(33)。李调元《剧话》、《曲话》的清代刊本,大阪大学、京都大学、东洋文库、内阁文库、国会图书馆等均有藏本(34)。 日本在德川幕府末期开始施行锁国制度,当时长崎作为与外沟通的唯一港口城市,大量的商品及书籍通过此地传入日本。从1604年留日名人冯六官被任命为“唐通事”以来,以后的唐通事都是由擅长中日双语的在留中国人或归化中国人后代担任。作为通外港口翻译的唐通事则成为中国书籍、文化传入日本的重要使者。这也成为中国戏曲文化输入日本的途径。就中、日两国学者的相关研究推断,“剧场”一词应在日本江户时期传入。 日本学界从19世纪70年代(明治维新后)开始较多使用“剧场”一词。1872年出版的《西洋今昔袖鉴》一书中有“演劇場之始”一节(35)。“演剧”为日语,翻译成汉语即为“戏剧”,此处“演剧场”即为“戏剧场”。这与中国古代“剧场”一词首次出现有惊人的相似之处。1876年6月初版的《东京新繁昌记》有“新剧场”一节,曰:“到了鸟羽帝之时,出现了‘白拍子(平安末到镰仓时代的一种歌舞——引者注)歌舞伎’,其末流宽永(1624-1643)初年的猿若勘三郎,初次在中条街开设了剧场,正保元年(1644),迁移至人形坊,庆安四年(1651)又迁移到浅草。”(36)这里的“剧场”就是演出舞台与观众席的总称,与我们今天所说在某地建造了一座“剧场”的用法完全一样。1878年6月创刊的戏剧杂志《剧场珍报》(37),内容多是关于戏剧界的速报,各个剧场的动向和状况等信息。这里的“剧场”除了演出场所外,还指其他相关的戏剧活动。 日本明治时期著名翻译家织田纯一郎(1851-1919)于明治十一年(1878)翻译了英国著名的李顿伯爵之《欧州奇事·花柳春话》,其中涉及“剧场”概念。一般研究者把织田纯一郎作为最早将“theatre”翻译为“剧场”的学者。由日本大辞典刊行会1974年编辑的权威辞书《日本国语大辞典》该条释词云: 剧场(名),由演技所用舞台及观览时的观览席两部分组成的戏剧的演出场所。有附有音乐演奏的包厢的剧场、有希腊的圆形剧场、有带有花道的歌舞伎的芝居、小居等多种形式。《花柳春话》一七(织田纯一郎译)“昨天沉溺于舞场,今日又游玩于剧场,每日只是享乐游玩”。《明暗》四五(夏目漱石)“只是刚刚听到了‘剧场’一词,便立刻上了车”。(38) 这里将织田纯一郎所译之《花柳春话》作为该词词源。 成书于1935年,由著名的百科全书编纂者下中弥三郎主编、在日本有广泛影响的日本《大辞典》在解释“剧场”时说:“ゲキジョ一劇場:1.为了演剧而设的建筑物,芝居(演出)小屋;2.具备法律法规条件的、允许举行演剧的常设建筑场所。如寄席(相当于相声、平弹等的演艺大厅之类)、演艺场;3.theatre(英)的翻译语,广义是指无形的剧团乃至关于剧的运动、事件。如:美术剧场、新剧场、农民剧场等。”39解释注明“剧场”为英语“theatre”的翻译语,而“剧场”一词用日语的片假名表示,其读法是音读,这说明“剧场”一词本身是外来语。很明显,日语中本无此意义的“剧场”一词,其为意译语,来源于汉语,即是和制汉语40。至于“剧场”一词的含义,非常明确地指是为戏剧以及其他相关表演艺术进行演出而设立的建筑物。而广义用法,主要指英语里的含义,而非日语中的用法。先后相差四十年的两部日语权威辞典,都将“剧场”定义为戏剧等表演艺术进行演出的场所,主要由舞台与观众席构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