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关于对张庚和“前海学派”批评和回应的文章较早的有:施旭升《论中国戏曲的乐本体——兼评“剧诗”说》(《戏剧艺术》1997年第2期);安葵《张庚剧诗说辨析——与施旭升先生商榷》(《戏剧艺术》1998年第3期);董健《20世纪中国戏剧:脸谱的消解与重构》(《戏剧艺术》1999年第6期);安葵《20世纪中国戏剧的现代化与民族化——与董健、傅谨先生商榷》(《戏曲研究》第58辑)等。近年有贾志刚《“乐本体”是一个伪命题——与董健、施旭升商榷》;毛小雨《“剧诗说”是东西戏剧文化的结晶——兼与施旭升及其他“剧诗说”质疑者商榷》;王馗《“前海学派”的戏曲史研究在新世纪以来的意义——从董健“脸谱主义”的误断说起》(以上3篇发表于《文艺研究》2013年第12期,《戏曲研究》第89辑,文化艺术出版社2014年4月出版)。陈恬《“前海”是个什么样的“学派”?——读〈“前海学派的戏曲史研究在新世纪以来的意义〉有感》(《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4年第6期)等。 ②董上德:《重新认识张庚“剧诗”说的表述形态与核心问题——兼及其“中国话语”特色》,《戏曲研究》第96辑,文化艺术出版社,2016年,第11页。 ③董上德:《重新认识张庚“剧诗”说的表述形态与核心问题——兼及其“中国话语”特色》,《戏曲研究》第96辑,文化艺术出版社,2016年,第12页。 ④董上德:《重新认识张庚“剧诗”说的表述形态与核心问题——兼及其“中国话语”特色》,《戏曲研究》第96辑,文化艺术出版社,2016年,第24页。 ⑤张庚:《张庚文录》(第5卷),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年,第330页。 ⑥张庚:《张庚文录》(第5卷),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年,第336页。 ⑦张庚:《张庚文录》(第5卷),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年,第337页。 ⑧张庚:《张庚文录》(第5卷),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年,第337页。 ⑨张庚:《张庚文录》(第5卷),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年,第339页。 ⑩张庚:《张庚文录》(补遗卷),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年,第172页。 (11)王文章:《序》,见郭汉城著:《当代戏曲发展轨迹》,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