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

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电影票房、电视剧排行榜、电视剧大全、bt天堂、bt搜索、bt之家、迅雷电影下载、免费电影、高清电影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戏剧学 >

戏曲改良:媒体策略与启蒙困境(4)

http://www.newdu.com 2018-03-01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杨早 参加讨论

    
    然而,取得了民众与市场认可的改良新戏,在“崇新鄙旧”的社会思潮影响下,难以取得理论上的合法性,在精英知识分子看来,改良新戏仍然只是“过渡戏”,艺术价值与地位万难与移植自西方的话剧相比拟,在新文学的论述序列中,从无改良新戏的一席之地。如果说,新文化的启蒙困境在于无法深入民众,获得与其理论地位相埒的实践成功。改良新戏的启蒙困境,则在于启蒙者的价值观不具备对当下社会的超越性,从而无法在思想与艺术层面获得先锋地位,以致中国近代文艺一直在“雅”、“俗”对峙的怪圈中打转,上层社会与中下层社会不能构成思想的有效沟通,也就无力整合社会资源,形成思想与艺术的梯级传播体制。这两条启蒙道路的愈行愈远,对于念念不忘“传播思想、组织社会、改良人生”的启蒙事业来说,不能不说是巨大的困境与遗憾。
    注释:
    ①在此仅举针锋相对的两例:前者如钟扬:《陈独秀与20世纪初中国戏曲之改革》,《陈独秀研究》(第一辑)东方出版社1999年版;后者如傅谨:《陈独秀“论戏曲”与二十世纪中国戏曲之命运》,《文艺研究》1997年第5期。另如诸种“现代文学史”皆不予改良新戏任何地位,而《中国京剧史》迳称《新青年》的新旧戏论争为“民族虚无主义对戏曲的消极影响和戏曲界的抵制”,北京市艺术研究所、上海艺术研究编:《中国京剧史》(中卷),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年版,第8页。
    ②胡星亮:《“五四”戏剧论争及其影响》,《文学评论》1993年第4期。
    ③洪深:《中国新文学大系·戏剧集导言》,《中国新文学大系·戏剧集》,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6年版,第20页。
    ④《编戏曲以代演说说》,《大公报》1902年11月11日。本文所引清末民初报刊文章,原均无标点,偶有句读,标点系笔者所加,以便阅读,特此申明。
    ⑤《新儒林外史广告》,《中国白话报》1904年第16期。
    ⑥《村先生来函》,《中国白话报》1904年第16期。
    ⑦《小说跟报纸的关系》,《京话日报》1905年第245号。
    ⑧《答客问》,《京话日报》1905年第180号。
    ⑨啙窳:《改戏》,《京话日报》1905年第291号。
    ⑩《说戏本子急宜改良》,《京话日报》1904年第106号。
    (11)三爱:《论戏曲》,《安徽俗话报》1904年第11期。
    (12)详见拙作《京沪白话报:启蒙的两种路向》,《北京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
    (13)《说戏本子急宜改良》,《京话日报》1904年第106号。
    (14)茗秀:《唱戏的也敢说话了》,《京话日报》1905年第224号。
    (15)“就算做些生意,也不必再来禁止,兴商的法子不一,一举两得的事,莫过于此”,《坐腔戏不如扮演的力量大》,《京话日报》1906年第651号。
    (16)《新小说》第2年第2号,1905年3月。从发表时间推断,应为先有白话体,再改为文言文。
    (17)李孝悌:《清末的下层社会启蒙运动:1900-1911》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73页。李书并以一年多之后《顺天时报》一篇几乎“全章照抄”《论戏曲》的长文为例,说明陈文在知识阶层中的影响力。
    (18)《新排瓜种兰因班本》按语,《安徽俗话报》1904年第11期。
    (19)《说戏本子急宜改良》,《京话日报》1904年第106号。
    (20)前11回连载于《国民日日报》1903年10月8日~12月1日,1904年镜今书局刊印单行本,易名为《惨世界》。
    (21)连载于《安徽俗话报》,第11期(1904年9月10日)发表第一回,第13期(10月9日)发表第二回,第14期(10月23日)发表第三回,第15期(11月7日)发表第四回,未完。
    (22)黄远庸:《致甲寅杂志记者函》,《甲寅》1915年第1卷10号。
    (23)陈独秀:《敬告青年》,《青年杂志》1915年第1卷第1号。
    (24)陈独秀:《现代欧洲文艺史谭》,《青年杂志》1915年第1卷第3号。
    (25)“通信”,《新青年》1916年第2卷第2号。
    (26)“通信”,《新青年》1917年第3卷第2号。
    (27)(28)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新青年》1917年第2卷第6号。
    (29)(38)鲁迅:《〈呐喊〉自序》,《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417、419页。
    (30)(31)张厚载:《我的中国旧戏观》,《新青年》1918年第5卷第4号。
    (32)胡星亮:《“五四”戏剧论争及其影响》,《文学评论》1993年第4期。
    (33)(62)鲁迅:《〈奔流〉编校后记(三)》,《鲁迅全集》第7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63、163~164页。
    (34)钱玄同:《随感录十八》,《新青年》1918年第5卷第1号。
    (35)(36)鲁迅致许寿裳信(1918年1月4日),(1918年5月29日),《鲁迅全集》第1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45、350页。
    (37)转引自翁再思:《胡适在京剧问题上的两重性》,翁再思博客http://www.zmwblog.cn/index.php/uid-11211-action-viewspace-itemid-9864。
    (39)参见拙著《清末民初北京舆论环境与新文化的登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五章《五四前夕:新旧论争与多方博弈》。
    (40)《顾诚吾致傅孟真》,《傅孟真复顾诚吾》,《新潮》1919年第1卷第3号。
    (41)胡适:《文学进化观念与戏剧改良》,《新青年》1918年第5卷第4号。
    (42)(53)(54)傅斯年:《戏剧改良各面观》,《新青年》1918年第5卷第4号。
    (43)“西洋的戏剧在古代也曾经过许多幼稚的阶段……但这种‘遗形物’,在西洋久已成了历史上的古迹,渐渐的都淘汰完了。”胡适:《文学进化观念与戏剧改良》,《新青年》第5卷第4号,1918年10月15日。
    (44)王元化:《绪论》,《京剧丛谈百年录》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6页。
    (45)关于吴荫培游历及上条陈事,均转引自李孝悌:《清末的下层社会启蒙运动:1900-1911》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83~185页。
    (46)茗秀:《唱戏的也敢说话了》,《京话日报》1905年第224号。
    (47)《新戏感人》,《京话日报》1906年第622号。
    (48)《广德楼唱新戏》,《京话日报》1906年第629号。
    (49)《梨园人思想极高》,《京话日报》1906年第630号。
    (50)梁漱溟:《记彭翼仲先生》,《忆往谈旧录》中国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第62页。梅兰芳《舞台生活四十年》第二集第一章曾提及此事。
    (51)《警劝世人 吴梓箴绝笔》,《京话日报》1918年12月1日。
    (52)吴梓箴:《观好逑金鉴感言》,《京话日报》1918年4月2日。
    (55)周传家、秦华生主编:《北京戏剧通史(民国卷)》,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年版,第45、209页。
    (56)《对于新总统之五大希望》,《顺天时报》1916年6月13~15日。
    (57)《答豂子君》,《顺天时报》1916年6月23日。
    (58)《顺天时报》,1916年6月18、21、23日。
    (59)《上黎大总统书(为故谭伶恳请追赏事)》,《顺天时报》1916年5月17日。
    (60)《黎大总统追赏已故谭鑫培》,《顺天时报》1916年6月8日。
    (61)刘半农:《我之改良文学观》,《新青年》第3卷第3号,1917年5月1日。陈独秀亦主此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影评
剧评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