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艺术研究》2017年第3期发表李倍雷文章《比较美术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文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比较美术学在中国的初始阶段;第二部分,比较美术学在中国的发...
“民族舞蹈美学”显然是一个交叉学科,包含三个关键词:民族、舞蹈和美学,或者说,至少有两个关键词:民族舞蹈和美学。 在中国舞蹈学界,常将民族舞蹈与民间舞蹈相提并论,合...
《民族艺术研究》2017年第3期发表蓝凡文章《天人合一:中华面具艺术的哲学阐释》。文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中华面具:精神世界的独特神秘性;第二部分,面具的审美性...
“祭祀”与“戏剧”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祭祀戏剧”则是新概念,涉及戏剧的发生发展,以及对中国戏剧起源问题的再认识。 20世纪80年代,“祭祀戏剧”概念被引进中国。这个概...
《民族艺术研究》2017年第3期发表系列专题文章《当今戏曲音乐创作问题研究》。“当今戏曲音乐创作问题研究”专题目录如下: 1. 戏曲音乐创作的古今变迁 / 路应昆 2. 立足传统,革故...
杭州,是历史悠久的文化之都,这里不仅名胜古迹众多,更有延绵不绝的鼎盛文风,至今仍滋养着这座城市。杭州,也是戏曲之都,早在宋代,这里就是南戏创作演出的重要场所,此后...
《民族艺术研究》2017年第3期发表路应昆文章《戏曲音乐创作的古今变迁》。文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过去时代艺人的创作:观众主导;第二部分,过去时代文人的创作:创...
1922年,马林诺夫斯基《西太平洋的航海者》一书出版,标志着现代人类学的诞生。该书最大的贡献是创用了田野民族志方法。自此,民族志方法成为人类学学科区别于其他人文社会学科...
今年1月至3月,以“抵抗与坚持”为题的肖恩·斯库利大型回顾展登陆湖北美术馆,同时宣告了这位抽象艺术大师在中国的第二部巡展步入尾声。在此之前,肖恩·斯库利的作品曾在上海...
在美国传播学者詹姆斯·凯瑞看来,传播不仅是 “信息得以在空间传递和发布的过程”,其更重要的功用在于“建构并维系一个有秩序、有意义、能够用来支配和容纳人类行为的文化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