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电影票房、电视剧排行榜、电视剧大全、bt天堂、bt搜索、bt之家、迅雷电影下载、免费电影、高清电影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观点 >

寻找传统与现代的平衡点——以传统戏剧为灵感的当代戏剧舞台探索(3)


    《跳墙》:中国禅意留香南法小城
    由北京青年戏剧节选送、圆核舞台剧出品、一零剧团的《跳墙》,于今年参加了阿维尼翁OFF戏剧节,再次让国外的戏剧团体和观众看到了更加多元化的中国戏剧。
    “自小多病难,父母担惊骇。自小入空门,全凭佛爷带。前殿少打扫,礼拜常倦怠。脱下袈裟来,赶出山门外。”是留在眷恋的空山?还是踏入纷扰的软红?从未踏出山门,可红尘为何挂碍心中? 一个“我”,一片影子,一首琴歌,一篇“对影成三人”的对话。《跳墙》的创作灵感源于一个古老的中国典故——“跳墙和尚”。
    剧中未入红尘先入空门的小和尚与生俱来的质朴、纯真,犹如中国的水彩一般,清新明快,叠加着空灵与淡淡的禅意。故事发生在小和尚即将跳墙的前夜,即将返回尘世开始新的人生的他,彷徨不安,与自己的影子展开了一段充满哲思的对话。为参加阿维尼翁戏剧节,毛尔南导演特意对《跳墙》做了新的调整,在保证语言叙事完整的前提下加重了肢体表现部分,让小和尚与影子之间的矛盾更加激烈,肢体部分也愈加精彩。《跳墙》来源于中国古老典故,充满着中国文化符号和禅宗意境,欧洲的观众如果缺乏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应该说在接受这部作品的时候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在开演之前,剧组特意以字幕的形式向法国观众简单介绍了“跳墙”这一风俗的由来和创作背景,帮助观众理解文化背景。不过,《跳墙》是一部高度自我与高度忘我相融合的戏剧作品,即使无法准确地参悟出这部作品中的每一个深意,这部戏的意境之美和空灵而又极简的舞台语言已经足够牵引每位观众的情感,让其融入剧场中以另一视角与自我对话。
    空旷的舞台,一摞牛皮纸,一把大提琴,一组排鼓,一只木鱼,一声响铃,“这是一部迂回而迟缓的作品,像一部坏了的钟,指针颤抖不停,裹足不前,谁知忽而春风已拂过,斗转星移又白雪皑皑”。《跳墙》中小和尚面临的“选择”,其实是跨越民族、种族和国度的,最终打破了空间与地域的限制,让法国的观众也感受到了共鸣,从而感受到这部作品散发出的东方式的诗意与内敛。“这部充盈着情感、如童谣般美丽的作品影射了中国当代社会的巨变,我们看到了一种在传统与现代价值观之间的游移。”法国专业剧评人对《跳墙》的评论一语中的。
    在中国今天的戏剧舞台上,越来越多的年轻戏剧人在中国传统的戏剧文化中寻找到了创作的源动力和灵感,如《水生》和《跳墙》般传承着历史,观照着当下,与世界对话。
    (作者系巴黎中法纵横舞台艺术文化协会会长)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