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勒曾经说过,若要把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唯一的途径是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国外博物馆的调查表明,一个人少年时期是否经常去博物馆或美术馆,直接影响他对艺术的热爱程度和认识程度。 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已经成为欧美国家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在美国,博物馆的年观众量是其国民人口总量的三倍,法国的博物馆也将每周三的下午定为学生专场,各中小学校在这个时候纷纷停课让学生们走进博物馆。而在我国的许多地方,博物馆里的参观者寥若晨星,小城镇上许多人似乎更愿意往人多的商场、超市挤,对文化艺术关注度的差异从侧面反映了学校教育的不足和单一化。 通过对本地区的了解,学校组织学生进博物馆参观的次数少得可怜,许多学生并不知道每年的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形成这种资源浪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学校和博物馆之间缺少沟通和联系,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其次,博物馆教育流于形式,学生只是走马观花、看个热闹乘兴而来茫然而归;当然,也因为现在的学生整天忙于题海,使学习偏向于功利,博物馆教育没有了生长空间。 笔者认为学校与博物馆的沟通应当是长期的,美术教师应对博物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博物馆是可以用于辅助教学的绝好课堂,教师对博物馆的认识会影响学生参观博物馆的效果,但是许多老师并未意识到博物馆的教育作用,没能将博物馆资源整合到美术课程之中。而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审美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重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联,如何从文化遗产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把学习美术作为一种乐趣,是所有高中美术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充分利用并开发博物馆资源,可以大大优化高中美术教学,通过地方课程、博物馆及名人场馆等资源的整合,可以让学生获取更多的艺术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学习领域,提升美术课的质量,把高中美术课教学引向深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