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

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电影票房、电视剧排行榜、电视剧大全、bt天堂、bt搜索、bt之家、迅雷电影下载、免费电影、高清电影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舞蹈学 >

舞蹈控制力量训练的研究

http://www.newdu.com 2018-03-01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 杨鸥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围绕芭蕾舞基本功课和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课的教学,选取前旁后等舞蹈基本控制动作,设计出20个实验方案,通过运动肌电的测试与理论分析,对控制力量的训练进行研究。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控制力量20个案例中数十个基本动作的测试与分析、控制力量的技术特征和训练价值、控制力量训练的解剖学依据和训练学依据、控制力量的课堂训练手段和辅助训练手段以及控制力量的训练方法、训练要求等,从而对控制力量的训练提出具体的建议。
    【关 键 词】控制力量训练/肌电测试分析/技术特征和价值/训练方法手段/训练要求
    【作者简介】 杨鸥,男,本科,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学系主任,主要研究领域:舞蹈训练学,北京100081
    [中图分类号]J7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018(2011)04-0068-05
    1.引言
    1.1研究目的
    控制力量的训练是舞蹈基本功训练的重要内容,在长期的舞蹈训练教学实践中,舞蹈教师们已经对舞蹈控制力量的训练积累了许多经验。本研究的任务是用科学的实验将教学经验加以证实,并从中提炼出最佳的训练方法;同时,还将训练中的经验上升为理论,并对训练实践提出具体的建议。
    1.2研究意义
    舞蹈控制力量是舞蹈者最重要的基本能力,它的发展水平不仅决定技术技巧的完成质量,还直接影响舞蹈者艺术表现力的发挥效果。因此,一名合格的舞蹈者必须经过专门的控制力量训练,必须掌握扎实的控制力量基础。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是要对舞蹈控制力量进行深入认识。本研究从训练课堂中选取研究对象,通过对控制力量训练若干基本动作的测试与分析,可以深入了解控制力量的技术特征和训练价值、控制力量训练的解剖学依据和训练学依据、控制力量的课堂训练手段和辅助训练手段以及控制力量的训练方法、训练要求等内容和规律。
    科学的认识控制力量的特点和训练规律,可以对教材和训练计划进行合理安排、对训练方法与手段进行科学选择、对训练状况进行客观评价、对动作技术进行准确诊断,进而提高控制力量的训练效率。
    1.3研究现状
    通过对1980年以来国内外文献的检索,在国内外舞蹈训练教学和研究的文献资料中,尚未见到用表面肌电及影像同步测试的方法专门进行“舞蹈控制力量训练研究”的先例。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北京舞蹈学院附中的学生,年龄为16-18岁,年级为5年级。共计13人次(其中中国舞专业5人,3女2男,9人次;芭蕾舞专业2人,1女1男,4人次)。所选学生均为班级中舞蹈基本功训练课的优等生。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调查
    通过计算机网络和手工检索1980年以来与本研究相关的专业书籍、专业期刊和学位论文等,了解国内外的相关科研动态,搜集舞蹈控制力量训练教学和肌电研究的资料,为本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
    2.2.2.分析综合
    围绕芭蕾舞和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课的基本控制类教材,依据控制力量训练在教材系统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和归类,由此筛选出最基本的和典型的控制练习动作供实验分析。
    2.2.3.实验测试
    利用表面肌电测试仪和数码摄像机,以及二者的同步技术,对所选的控制动作进行生理学指标和运动学指标的测试,从而为研究提供实验证据。
    2.2.4.数据统计
    在电子计算机上,运用Megawin数据统计软件,对在舞蹈动作中所测得的sEMG信号和影像资料进行数据处理,得出肌电积分、激活时间、持续时间等相关的统计结果。
    2.2.5.比较分析
    这是本研究运用的一种主要方法。根据实验目的,对控制力量训练方法每个问题的研究都设计成一个实验案例,在每个实验案例中都同时选取2-4个动作进行对比分析。根据舞蹈人体科学基本原理,对所选动作和肌电测试数据的统计结果进行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力学以及训练学特征的理论分析和论证。
    3.实验与分析
    3.1控制力量研究的实验目录
    实验1:五位慢速抬前腿
    实验2:五位慢速抬旁腿
    实验3:五位慢速抬后腿
    实验4:前旁后三个方向90°控腿对比
    实验5:控旁腿与抬旁腿对比
    实验6:持续控探海与抬探海对比
    实验7:90°抬旁腿与120°抬旁腿对比
    实验8:旁腿做90°回落和180°回落的对比
    实验9:慢的匀速抬旁腿与快的匀速抬旁腿对比
    实验10:向旁抬腿动作不同骨盆位置的对比
    实验11:向后抬腿动作不同骨盆位置的对比
    实验12:控旁腿正误方向的对比
    实验13:控后腿正误方向的对比
    实验14:抬旁腿外旋度的对比
    实验15:抬后腿外旋度的对比
    实验16:向前抬腿动作腿伸展度的对比
    实验17:向旁抬腿动作腿伸展度的对比
    实验18:一次抬前腿动作与第十六次抬前腿动作的对比
    实验19:90°水平环动与施加阻力对比
    实验20:180°落前腿不加阻力与施加阻力对比
    3.2控制力量训练的分析研究
    3.2.1.控制力量的技术特征
    控制力量也称控制能力,是指在盆带肌群和下肢肌群的作用下,使动作腿在前、旁、后方向或不同位置上,与头、躯干和上肢相配合,完成各种控制动作,形成舞姿造型的力量能力。在控制力量的作用下,动作腿克服下肢自重力及生理阻力,与头、躯干和上肢相配合,完成动作腿的各种基本“控制”动作,形成各种舞姿造型。
    控制力量不仅是一种克服阻力完成大幅度控制动作的力量能力,还具有技术性、稳定性、耐久性等训练学特征。
    在芭蕾舞基本功训练及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的相关部分里,各种动作腿的控制动作绝大多数都是在外旋或外开的状态下进行的,而在中国古典舞基本功具有民族风格的训练内容里,有一部分动作腿的控制动作是在内旋和内关的状态下进行的,如射雁类动作等。
    3.2.2.控制力量的训练价值
    控制力量是舞蹈者必须具备的重要基本能力。在舞蹈表演中,控制类动作占有很大比例,是舞蹈表演的重要手段。肌肉力量是完成各类控制动作的物质基础,控制力量是完成基础控制和舞姿造型的力量能力,因此,发展舞蹈者的控制力量是舞蹈基本训练的重要内容,控制力量是舞蹈者必须具备的重要力量能力。
    控制力量是一种技术性力量能力。在不同风格的舞蹈表演中,常常通过具有不同特点的控制类动作表现出鲜明的风格特征和艺术表现力。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控制类动作具有敏感、细腻、准确的感觉能力,具有控制速度、力度、空间位置的控制能力。这种感觉能力和控制能力构成控制能力的基本要素。
    控制力量是复杂技术技巧的基础。控制力量作为一种基础的技术性力量能力。它不但作用于控制类动作的本身,同样重要的是它还是跳、转、翻等复杂技巧的基础,没有良好的控制训练,就不可能完成有质量的舞蹈技巧,控制力量是舞蹈技巧不可缺少的技术基础。
    控制力量是动作稳定性的基础。在控制类动作的训练过程中,控制力量能提高控制身体平衡及身体重心、姿态保持不变的能力,其中包括在原地、辗转和移动动作中随时控制重心;包括在大小、高低、直立或身体俯仰拧倾的舞姿上控制平衡;包括在舞姿中控制局部或全身姿态使其保持准确性。所以控制力量是一种全方位、动静结合的动作稳定性技术的基础。
    控制力量的发展有助于提高肌肉耐久性力量。由于控制性练习动作强度高、用力大、持续时间长,肌肉容易疲劳,尤其是在控制组合的练习中,连续重复各种大幅度的控制动作和舞姿,单个动作进行时间和组合总持续时间较长,对肌肉的耐久性力量有较高要求,因此,在控制力量的训练中也发展了肌肉耐久性力量。
    3.2.3.发展控制力量的解剖学基础
    舞蹈者的控制力量是下肢和躯干各肌群协调作用的结果,但是在力量的发挥中均以下肢肌群为主,动作腿为主动动作并且较多为动力性工作,支撑腿和躯干起固定作用较多为静力性工作;动作腿最基本的控制动作分为前、旁、后三个方向,经表面肌电测试所能确认的前、旁、后三个方向控制动作其主要用力肌肉不同。
    前腿控制是动作腿在髋部外旋的基础上向前屈髋的下肢运动。
    前腿控制的主要用力肌群为:阔筋膜张肌、股直肌、缝匠肌。
    阔筋膜张肌是屈髋的主要肌肉,是抬前腿的主动肌。
    股直肌近固定是屈髋的主要肌肉,是抬前腿的主动肌。它还是双关节肌,具有伸膝功能,因而,在直膝抬前腿的动作中需要发挥出很大的力量,尤其是在“主动不足”的情况下,会感到吃力。
    缝匠肌也是屈髋的主要肌肉和抬前腿的主动肌。它同时还是髋部外旋的主动肌,在抬前腿中具有屈髋和外旋双重功能。
    另外,股后肌群臀大肌、股二头肌、半腱肌等是抬前腿的拮抗肌,具有限制抬前腿的速度和幅度的作用。
    旁腿控制是在髋部外旋基础上向旁外展的运动。旁腿还有前屈的因素,因此对旁腿动作存在外开的要求,外开即动作腿在旁边的位置上向后打开的“水平伸”的运动。外开越好,前屈的因素就越少,而同时后伸的倾向和力量就越大。
    旁腿控制的主要用力肌群为:阔筋膜张肌、臀大肌、缝匠肌、股直肌。
    阔筋膜张肌具有使动作腿在髋部前屈和外展双重功能,是抬旁腿的主动肌。
    臀大肌具有使动作腿在髋部外展(臀大肌上部)和外旋(臀大肌中部)两个功能,也是抬旁腿的主动肌。
    缝匠肌在抬旁腿动作中是髋部前屈、外旋的主要肌肉。
    股直肌在抬旁腿动作中是屈髋和伸膝的主要肌肉。
    另外,股内肌群的股薄肌等是抬旁腿动作的拮抗肌,限制抬旁腿的速度和幅度。
    后腿控制是动作腿在髋部外旋基础上的后伸运动。髋关节的解剖结构决定了下肢后伸幅度的局限,因而在抬后腿的动作中,动作腿在向后伸髋的同时,必然伴随骨盆的前倾,后腿越高,骨盆前倾越大。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抬后腿是骨盆和下肢的联合运动。骨盆前倾运动发生在支撑腿远固定的髋关节前屈和躯干下部的腰骶关节后伸,涉及工作肌群包括固定支撑腿髋关节的臀大肌、股二头肌、半腱肌、阔筋膜张肌、股直肌、缝匠肌等和固定脊柱的腹直肌、竖脊肌等。
    值得注意的是,动作腿外旋,可以增加下肢在髋部后伸的幅度,符合髋关节的解剖结构,因而,在后腿训练中,对外旋的要求尤为重要。
    后腿控制主要用力肌群为:臀大肌、股二头肌、半腱肌。
    臀大肌具有使动作腿在髋部后伸和外旋等双重功能,是抬后腿的主动肌。
    股二头肌和半腱肌在近固定和小腿伸直的情况下是后伸大腿的主动肌。
    同时,股直肌在动作腿后伸中既是伸膝的主动肌,又是伸髋的拮抗肌。缝匠肌、阔筋膜张肌都是动作腿后伸的拮抗肌,限制抬后腿的速度和幅度。
    另外,竖脊肌在抬后腿中具有使骨盆前倾及腰椎后伸的辅助作用。
    在上述对控制动作的解剖学分析中,由于受表面肌电测试条件的局限,躯干和下肢深层肌肉功能的研究未能涉及。
    3.2.4.发展控制力量的训练学基础
    此部分内容包括:控制力量的训练途径、控制力量的训练手段、控制力量的训练方法、控制力量的训练要求等内容。
    由于刊登篇幅所限,此部分省略,相关内容参见本文“结论”部分。
    4.结论
    通过以上20个案例的实验和分析,我们达到了以下几个研究目的。
    第一,为控制动作的解剖学分析提供实验依据。
    通过肌电测试对控制动作的肌肉进行解剖学分析,明确了前、旁、后抬腿动作的环节运动特征,证实了以往解剖学理论分析对前、旁、后抬腿动作髋部前屈、外展、后伸运动主动肌和拮抗肌分布的认识。
    而在前、旁、后控腿动作的实验对比中发现,对髋部外旋肌功能的认识与以往解剖学理论分析有所不同。实验显示当动作腿达到90°时,缝匠肌只在前腿和旁腿中发挥外旋作用,而在后腿中是伸髋的拮抗肌,未见外旋功能;臀大肌中部也只是在后腿和旁腿中具有外旋作用,而在前腿的屈髋动作中作为拮抗肌,未见外旋功能,这与以往对前、旁、后控腿动作外旋肌的分析存在差异。
    第二,对控制训练的经验认识给予理论解释。
    通过20个案例的实验和分析,对训练中已有的经验认识进行了验证,使之更加明确,并从理论上加以解释。
    动作腿最基本的控制动作分为前、旁、后三个方向,实验1、2、3、4结果证明,不同方向的抬腿和控腿动作主动肌和拮抗肌不同,因此,在训练中应根据各自的训练目的来选择不同的动作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实验7通过90°抬腿与120°抬腿动作对比得知,通过加大动作幅度来增加负荷强度的力量训练方法,能够更有效地促进控制力量的提高。
    实验8在动作腿做90°回落和180°回落的对比中,180°回落时各主要肌群能够得到更大的刺激和锻炼,说明在控制力量的训练中,大幅度的退让练习效果优于小幅度退让练习,训练中要重视利用退让练习来发展主动肌的力量。
    在实验9慢的匀速抬腿与快的匀速抬腿对比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快的匀速抬旁腿动作的肌肉瞬间用力明显大于慢的匀速抬旁腿,这说明快的匀速抬旁腿动作肌肉工作负荷更大,训练强度更高,通过快的匀速抬旁腿动作可以更有效地发展肌肉的相对力量。
    实验10、11由于抬腿动作收胯充分,动作腿的主动肌、固定骨盆及支撑腿的固定肌得以充分收缩,发挥出更大力量。而抬腿出胯动作由于收胯不充分,因此这些肌肉发力不明显,锻炼效果不佳。所以,在抬腿的训练中应加强对收胯的要求。
    实验12、13控制的动作腿方向正确时所有各主动肌用力均大于动作腿方向偏离,说明动作的正误与肌肉工作状态的关系十分密切,正、误方向上的抬腿练习,重点发展的肌肉不同,在控制的练习中要重视对动作腿正确方向的要求,尤其是对旁腿外开力量的要求和后腿向里交叉力量的要求,以利于技术的良性迁移。
    实验14、15抬腿动作充分外旋时腿部各肌肉的紧张程度均比不充分外旋时高,尤其以髋部外旋肌更为明显,说明在充分外旋的抬腿动作中髋部外旋肌肉发挥了更大的力量,进而可以得到更好的锻炼。
    实验16、17抬腿动作充分伸展的各肌用力均大于不充分伸展动作,尤其以伸膝和绷脚肌群最为明显,说明在充分伸展的情况下,能使动作腿伸展肌群获得更好的训练效果。
    第三,提出了课堂外辅助训练的强化方法。
    这里提出的辅助训练方法,有的占用时间较多,有的需要以双人结伴的形式练习,不适于基本功课堂训练,因而应该在课外另辟条件进行辅助训练。
    实验5、6持续控腿与动力性抬腿对比结果表明,除个别肌肉以外的绝大多数肌肉的放电均表现为持续控腿明显大于抬腿,这说明静力性持续控腿时主要肌群的用力大于动力性抬腿,静力性控腿动作比动力性抬腿动作可以更加有效地发展肌肉的绝对力量。
    实验18在多次重复的控制动作中随着抬腿次数的增多,动作腿的主动肌和支撑腿的主要肌肉用力明显增加,说明各肌肉在疲劳状态下受到的刺激更大。提示,这种增加负荷次数的重复练习方法,可以促进控制动作主动肌绝对力量的提高。
    实验19、20在动作腿环动的克制性工作和落腿的退让性工作两种动作中,施加阻力的双人结伴练习比不施加阻力的练习所有各肌肉均用力明显增强,表明施加阻力的双人结伴练习能有效的刺激动作的主动肌,能够产生更大的力量效果,可以作为控制力量训练的一个必要手段。
    第四,提出了一系列训练学的教学建议。
    在对20个基本控制动作实验分析的基础上,除了提出课堂训练手段、辅助训练手段以外,还明确了控制力量练习动作的技术特征、训练价值、训练方法、训练负荷、训练要求等等,为控制力量的训练提供理论指导。
    控制类动作在舞蹈训练中占有很大比例,因此控制力训练对体型变化的影响需要引起重视。控制力量的训练应该以强度法为主,为保证强度法的训练强度,就要在保证匀速用力的前提下,随着力量的逐渐增长,要逐步提高动作练习的速度。这样才能在尽可能减少肌肉体积增长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展力量。
    控制力量训练以强度法为主的同时也需要配合其它适合的训练方法,包括重复法、静力法、双人结伴法等。将各种肌肉收缩方式混合练习,可以增加机体对刺激的适应度,能更大程度地发展控制力量。但这些方法使用不当会对训练产生负面效果。因此,在采用这些训练方法之前要考虑其必要性和适合的训练对象。
    控制力量是技术性力量能力之一,是复杂技术技巧的基础,控制动作的质量直接影响技术技巧动作的质量。本研究的实验10、11、12、13、14、15、16、17的结果表明,抬腿时骨盆位置的正误、动作腿方向的正误、动作腿外旋程度、动作腿伸展程度等,都直接影响控制力训练的效果。因此,必须重视对控制动作质量的要求。
    要保证控制动作支撑腿支撑力量和动作腿拮抗肌协调性、伸展性的同步发展。支撑腿、骨盆、躯干在控制动作中的稳定性十分重要,要重视发展这些固定肌支撑能力的训练;同时,从实验1、2、3、4可以了解到前、旁、后控制动作拮抗肌的分布,在控制力的训练中,既要逐渐加强动作的熟练度,提高主动肌与拮抗肌的协调性,还要加强拮抗肌伸展性,通过拮抗肌协调性和伸展性的训练,提高控制力量的发挥效率。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影评
剧评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