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作为故事竞争者,对故事意义的消耗加速了故事的消耗。特别是自媒体的兴起加剧了故事的衰竭,成为电影工业最强悍的故事竞争者。新媒体的“故事精神”、大故事时代与小故事时代、二次元写实主义等都是造成这一局面的“罪魁祸首”。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李洋 当信息技术进入到了意识形态领域后会对社会结构发生影响,数字创意生态圈就是在以文化内容为核心、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以媒体传播为平台的基础上充分连接和利用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关系,从而辐射到社会各行业进而构成相辅相成、互动共容的生态系统。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教授熊澄宇 数字媒体在当今社会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数字媒介作为艺术传播更广泛的载体,渐有喧宾夺主之势,因为艺术似乎因着数字媒体无处不在、无所不能,而艺术本身也受数字媒介的导向而更加注重传播性,更加激活了艺术作为沟通媒介这一方面的能量。近日,由北京电影学院主办,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研究生院承办的第二届北京电影学院艺术学论坛的主题为“被重塑的边界:数字媒体与艺术”,把视线投向上述种种变化的发生,通过细致地探索和评估数字媒体在当下艺术场域中的影响力,力图构建数字媒体与艺术之间的关系。 被数字媒介“重塑”的艺术还是艺术吗?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彭锋举例约瑟夫·科苏斯的观念艺术作品《一把和三把椅子》,引出真实与幻觉的边界问题,进而提出一个哲学观点:真实永远和时间连在一起。他认为,在古典艺术中把真实当成幻觉,也把幻觉当成真实,而现代主义的艺术主张是真实不是内容而是媒介,如今,现成品艺术更使媒体与内容边界模糊,这种现象在徐冰的《何处惹尘埃》《凤凰》以及电影作品《蜻蜓之眼》中都有体现。 在艺术边界逐渐模糊的当下,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黄鸣奋以人为尺度,提出了对艺术边界的三种定义,一是和自然位置相关,因为艺术本身是人为而非自然的,但又以“自然”为理想。二是和心理位置相关,因为艺术是“心声”,不论作为审美心境的流露、真实体验的冲动,还是虚拟情感的抒写。三是与社会位置相关,因为艺术是一种分工,一种部门,一种体制,或者一种产业。他从社会学角度切入,列举“刷脸时代”的艺术边界会被重塑的原因:一是人工智能对人机互动的影响,二是信息革命通过多媒体融合改变艺术的边界,三是娱乐经济通过“互联网+”来改变艺术的边界。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学研究所研究员刘悦笛借用美国美学家诺埃尔·卡罗尔的“移动影像论”,把问题指向了电影是不是艺术。卡罗尔认为,在完成的电影中的表演由于是一次性的所以不是艺术。而且由于电影是不断复制拷贝的移动影像,此理论的质疑同样可以针对大量复制传播的数字影像。 目前新媒体对艺术比较明确的负面影响有哪些呢?对于数字媒介的叙事实践,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李洋持批评的角度,他认为电影作为故事工业,面临的一个悖论就是故事不断被挖掘,造成兴盛的局面,而又由于过度的挖掘,导致故事的枯竭。新媒体作为故事竞争者,对故事意义的消耗加速了故事的消耗。特别是自媒体的兴起加剧了故事的衰竭,成为电影工业最强悍的故事竞争者。新媒体的“故事精神”、大故事时代与小故事时代、二次元写实主义等都是造成这一局面的“罪魁祸首”。 (责任编辑:admin) |